文章刊於蘋果日報 暢銷作家Malcom Galdwell曾經何時被譽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當年他打響名… Continue Reading →
內容營銷的未來
Content Marketing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外判,一種是自做,兩者都新,外判的例子較多,而後者的挑戰,是如何在顧客和公司之間取平衡
LinkedIn 為何涉足新聞
眾多因互聯網要轉型的行業之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人力資源。 按道理,人力資源招聘是服務行業,是人脈的行業,關係… Continue Reading →
實時營銷是甚麼
近年互聯網以至廣告界的最型話題,自然是流動通訊和社交媒體興起的新玩意。 做一個具國際視野的業界分子,除了每日要… Continue Reading →
策展的時代
今日世界,策展成為一種新競爭力,策展本身已和資訊同等重要,你準備好迎接這全新時代未?
真正的電視革命
電視的製作,我不熟識,但作為觀眾,我認為世上沒有低質素與否的電視,只有受歡迎和不受歡迎的電視。
Whatsapp 商業模式
NYT推行收費牆的原因之一,是自知其品牌和定位,肩膀上包袱太多,難以適應簡單速食的網上閱讀文化,索性推行收費牆是無辦法中的辦法
數碼第一,報紙第二
FT是了解互聯網的媒體,轉型已比不少同行早,只是比起完全沒有歷史包袱的新來者,尤其是來自矽谷的競爭對手,再快也是慢。
網上媒體點生存
另一個趨勢,是純建基於社交網站的做法,例如在利用 Facebook、Twitter 傳播資訊,網站維持簡單設計,甚至連網站都不建設。
舊時的亞視
近年的亞視,今非昔比,跟舊時的創新愈行愈遠,甚至,連走下坡都談不上,因為收視低得不能再低。
靠造勢,不如趁勢
信自己唔信數據,我試過一次,那次錯過了的叫江南Style,我同自己講不可以有下次。
The Daily?已經唔存在喇
《The Daily》死因,外國媒體觀望已久,寫得相當詳盡,可能一早度好「褔壽版」,羅列出三大死因,分別是:定位不清楚、開支大、單一平台。
眾所X知的亞視
在明日世界,電視台面對的不再是順哥順嫂式的「家庭觀眾」,而是半真實半虛擬的「廣大網民」
Instagram給傳媒的一課
明天的新聞傳播,愈來愈倚賴照片,他們會慢慢覺得社交照片和近況是新聞,逐漸被遺忘的反而是單反。
平板世界
若說個人電腦都將要變成歷史,可能早了一點,應該是個人電腦的影響力已成歷史,Steve Ballmer怎樣做分別不大
Newsweek 之死
由Newsweek到Flipboard、戲院到PPS、電視到YouTube、唱片店到iTunes、書店到Kindle、娛樂周刊到微博,並不僅僅是由analog到digital,其實是由過去綑綁銷售到自由選擇
邪惡Google現身了?
如果Google滿足於搜索引擎業務,不走入以上的領域,以獲取更多用戶,別說跟Apple、Amazon、Facebook甚至中國的對手競爭,更遑論什麼理想了。
蘋果搞電台
蘋果雖然起步遲了12年,但接近一半的Pandora用戶,都是透過蘋果的iOS裝置聽歌
報業的未來:Pageview Journalism
eBay上的無數成功案例證明長尾也可以找到市場,互聯 網的好處是free to choose,值得討論的,可能並非什麼重要,而是如何作出選擇。
港姐與企管
港姐普選事件是否完全不能預防?「在10分鐘內處理100萬人投票」是否完全不可能?
HuffPo搞電視
Huffington Post最近開始搞互聯網電視,學習對象是24小時不停播放的有線電視新聞,取名 HPSN
倫奧與數據挖掘
倫奧、李慧詩、強國網民,這段時間,奧運成了全球話題。 英國人處理奧運的文明,全球讚不絕口,但剛好相反, On … Continue Reading →
手機廣告冇作為
Google點擊廣告價格按年下跌16%,箇中原因,是 Desktop轉 Mobile的大勢而成,前者收入正在不斷下跌,但仍未有人找到在 Mobile賺錢的合理模式
The Daily
大家喜歡甚麼、是甚麼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知道用戶需要甚麼?
程式員統治地球
他們創業,他們創新,開發產品,推動互聯網繼續向前,他們忙於靠自己雙手改變世界。
聆聽總裁
聆聽和發表,從來都是新聞從業員的強項,因此我認為,在明日的世界,縱使經濟不景,傳統媒體從業員的適應力可能比行政總裁更強,縱使要轉型,但機會多的是,不愁沒有市場。
中國媒體的解放
我很有信心,互聯網發展下去,社交媒體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媒體「解放」的日子也就不遠矣。
一條微博萬六蚊
報業的真正強項和價值,既不是廣告,也不是內容,不是那叠紙,也不是網站或甚麼軟件。
社交遊戲撤出Facebook
你感覺到Facebook遊戲的熱潮正在減退嗎?數據告知,Facebook遊戲熱潮正在減退,甚至衰退 ﹣﹣ 不少… Continue Reading →
報業的地區模式
問題是,當眾多例子已多番證實地區模式實驗失敗,畢菲特以它來解釋收購行動,令人嘖嘖稱奇。
Samsung借雲端進軍遊戲
經過Diablo 3洗禮,本地科技界,尤其創業圈子似乎更團結:我見過小企老闆帶領員工在遊戲世界除魔斬怪,團隊精… Continue Reading →
D10
華爾街日報的AllThingsD Conference,來到今年,已經第10屆。 一如以往,出席者大部分是科技… Continue Reading →
到處看電視
傳統媒體要轉型,如何轉型,有什麼商業模式,已變成財經新聞和科技新聞的一門類別,尤其是美國。 近日,美國一群有線… Continue Reading →
Diablo成功之道
「在十年前,可以說Diablo就是網上角色扮演遊戲(MMORPG)的Angry Bird。」 這兩日,登入Fa… Continue Reading →
宋漢生:You Can’t Improve What You Can’t Measure
有一次,工作需要,我和另外一個同事,負責上網,找五百套電影的資料,然後人手輸入試算表。 兩個人,共用一張網上試… Continue Reading →
Driven By Joy, Not By Fear
看了Wired某張Infographic,原來美國人屏幕前的休閒活動,網上遊戲用1小時,玩社交網站1.25小時…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