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 為何涉足新聞

眾多因互聯網要轉型的行業之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人力資源。

按道理,人力資源招聘是服務行業,是人脈的行業,關係的行業。跟互聯網扯上關係,不過是求職網站,讓人看看空缺,邏輯上跟傳統求職印刷廣告類似,最多是上載履歷,定期提你新增空缺,這傳統操作,誰是招聘廣告的張貼者不重要,求職者的日常生活以至閱讀品味,招聘方亦不會知,求職網只是電子化了履歷的寄出和接收過程。

世上多了個 Linkedin,故事自始變得不一樣。在美上市的 Linkedin,大部份人只知它是專業人士社交網絡。Linkedin 全球有逾兩億會員,亞太區會員亦有 3,700萬,其中部份企業和用戶付費使用進階服務,主要用途是由招聘一方基於社交資訊,主動出擊,找出潛在的被動人才(passive candidates)。

不過,很少人知道,原來 Linkedin 其中 27% 的收入,竟也來自廣告收入,而且有上升趨勢。

賣品味 會員可省招牌

Linkedin 跟報業扯上關係,算是最近的事,原因是江湖盛傳 Linkedin 將斥資高至 1 億美元,收購社交新聞閱讀器 Pulse。近期類似的收購,要數去年 CNN 收購另一社交新聞閱讀器 Zite,當時作價 2,000 萬美元。收購的消息,被形容為 Linkedin 進軍內容業務的關鍵一步,問題是作為一個專業人士社交網絡,為甚麼要涉足新聞?另一個問題,就連梅鐸等傳媒大亨亦苦無對策——如何在互聯網世界為報業找到生存立足點,Linkedin 又憑甚麼自信可以做得更好?

打開 Linkedin 首頁,早已不再限於朋友的 update,最頂一欄,標明「今日推薦給你的新聞」,按進去,寫着“get updates from thought leaders”,寫文章的人是Richard Branson、Barack Obama、David Cameron、Arianna Huffington、Mark Cuban、Eric Ries 等,他們寫的文章,試問誰不想看?而且不只可以讀,也可以留言,偶爾深夜睡不着的時候,翻出智能手機,打開 Linkedin,動動手指頭,就能立即跟全球精英們來一場思想友誼波,所販賣的,其實是一份崇優的閱讀品味。更重要是,會員可將文章策展到自己履歷表的旁邊,省靚自己招牌,有這合理誘因,會員們根據自己專長,自動自覺推文,形成一個全球最佳閱讀平台。

現在 Linkedin 買下 Pulse,不費一兵一卒,立即駁通全互聯網最精采內容,不要忘記,如此一來,兩項核心業務(招聘和廣告)都能同時受惠,豈不是更厲害?

2013年3月13日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My LinkedIn
http://hk.linkedin.com/in/wanszezit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