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出席一個活動,題目是網上媒體的生存之道。期間有人問:「大部分網上媒體,資源少,人又少,就算有人,流失又快,點算?」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論網上創業,不管搞的是媒體,社交網站,抑或是手機Apps都好,談及生存之道,不外乎是開源和節流,而大部分的創業,一開始時,都不知道如何開源。換言之,網上創業的初期,節流是關鍵,成本愈低,生存機會愈大。所以資源少人手少,沒有選擇,迫不得已要創新,或用最有效率方法做事,不是問題之餘,更是優勢。一切都只是觀點與角度。
實情是,在世界舞台,近年湧現更多中小型網上媒體平台。其中一個叫 Demotix,會員數以萬計,是遍佈全球的「公民記者」,Demotix 讓他們自行上載內容,放於 Demotix 平台,同時協助會員將上載內容,提供和授權予主流媒體,包括泰晤士報、BBC、世界報(法國)、衛報等,所得利潤,Demotix 會跟拍攝者對分,以維持平台的運作,而作品版權仍歸拍攝者所有。
Demotix 的內容,以攝影作品為主。而作為平台,Demotix 不會自行製作內容,但會挑選具有專業質素的作品,才會發送給來自主流媒體的訂閱者,訂閱者再自行挑選購買。換言之, 在內容上,Demotix 不用花費一分一毫,只需聘請具有鑑賞能力的員工,篩選由用戶自行上載的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與此同時,Demotix 積極於大學新聞院校招攬「實習生」,這些實習機會基本上無薪,但仍有不少學生為了輕鬆自主的工作環境、到外國工作的經驗、實習證明和推薦信,不介意為期3個月左右的無薪實習機會。
像 Demotix 這類新聞平台,近年愈趨普及,原因是數碼相機、智能手機普及,加上社交網絡注重照片分享,如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及 Pinterest,人人都可以是記者。
另一個趨勢,是純建基於社交網站的做法,例如在利用 Facebook、Twitter 傳播資訊,網站維持簡單設計,甚至連網站都不建設。去年最成功例子非 Upworthy 莫屬,跟 Demotix 一樣,員工致力於搜羅和傳播網上最熱門的內容,成立僅半年,以極少人的團隊,由零做到近900萬名用戶,超越不少傳統媒體的網站。未來幾年,像 Upworthy 和 Demotix 的網上新媒體,只會愈來愈多。
2013年1月16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