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week 放棄傳統印刷業務,有人說是雜誌末日。
暫且不談 Newsweek,我想先講 Flipboard。
Flipboard 是定位「社交雜誌」的Startup,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App。不久之前,NYT宣佈其數碼策略重要的一步:NYT內容透過 Flipboard 發佈,讀者可選擇透過Flipboard訂閱NYT內容,根據NYT解釋:原因是Flipboard的流動體驗很好。
問題是,全美最大的報紙,為什麼要通過「社交雜誌」接受訂閱?
再說明Flipboard的特點:它所提供的,是最好的流動閱讀經驗,不論是什麼內容,付費或免費,英文中文還是日文,只要是互聯網以RSS發佈的資訊,基本上都可以用Flipboard看到,用戶可自助設定內容,也可以訂閱Flipboard提供的內容套餐。道理上,在Flipboard訂NYT,就像在PPS看電影,在iTunes聽歌,在Kindle買書一樣,共通點是簡單到用戶寧願付錢買方便,也不願意花時間到別處免費下載。
除此之外,由Newsweek到Flipboard、戲院到PPS、電視到YouTube、唱片店到iTunes、書店到Kindle、娛樂周刊到微博,並不僅僅是由analog到digital,其實是由過去綑綁銷售到自由選擇,他選到自選,更重要是內容種類和數量的「有限」到「無限」。
Newsweek放棄傳統業務,在於看穿了行業進入了不穩定環境:門檻低,選擇多,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機會倍增。舊有品牌不再是銷量保證,因為濫竽充數會現形,既得利益者要留住用戶,要交出真本事,沒有本事就只能慢慢遭淘汰。而競爭的重點不是鬥大,而是鬥快,鬥快除了講能力,更講專注。
因此Newsweek要拋棄過去,才有機會擁抱未來。
互聯網範式轉移並不是第一天出現,十幾年前,Google的成功已說明:在新時代創造價值,最有效的做法,不是自己落場做最好的那個,而是替用戶找出最好的N個。Google的搜尋引擎,提出以最簡單的方式,同時協助最多用戶,找到最有關的內容,就這樣使它成了範式轉移下的第一個霸主。而以上特質,我可以隱約在Newsweek網站業務《The Daily Beast》裡頭看到,只是相比之下,我覺得Flipboard擁有更多這些特質而已。
2012年10月24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