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業的未來:Pageview Journalism

這幾天,基於愛國示威暴徒人多勢眾,不少內地的跨國企業投降,吉野家澄清是愛國港資企業,日本城幾乎要改名中國城,日產車車主「大義滅車」,紛紛作出「我們都是中國人」的澄清。相反在互聯網上,大家都在嘲笑這種民族主義狂熱。

瀏覽Facebook和討論區,我發現大量反日示威的內容,包括二次創作、改圖,或微博圖片,而且在數量上,遠比傳統的兩岸新聞報導為多,這現象令我聯想 到最近iPhone 5推出前後,不少外國科技網站同樣被大量iPhone 5內容「洗版」,以及一個新興字眼 ── Pageview Journalism。

顧名思義,Pageview Journalism乃指基於內容的Pageview,亦即瀏覽量,來決定內容揀選和編採方針,換言之,亦即從讀者口味和市場反應,不斷調節內容的出品方 針,完全以讀者喜好主導內容。

於傳統媒體的世界,尤其是紙媒,每則內容的反應難以量度,難以做到Pageview Journalism,但於互聯網世界,對立足互聯網的新興媒體(例如Techcrunch、Mashable等科技新聞網站)而言,每則內容的成績,幾 多人點擊,有幾多人讀,讀幾長時間,有幾多電郵,幾多人分享到Facebook,幾多到微博,完全是一目了然,這些數字跟收入有直接關係,因此絕大部分的 外國科技新聞網站,現已奉行Pageview Journalism,它們甚至將文章的瀏覽量和訪客人次跟員工和寫手的薪酬掛鈎,以鼓勵出品更多高瀏覽量的內容。

Pageview Journalism興起以後,不少人提出疑問,以「成績」調校出品,而不靠從業員的專業判斷,會不會令「重要的」新聞愈來愈少?

以科技新聞為例,為何 「機身薄了20%」的iPhone 5,所得到的報導量,竟比起Intel的第四代處理器 Haswell為多?要知道,前者只是單一產品的「小改進」,後者是技術的大躍進,全面推入市場之後,將影響到數以億萬的人口,這麼「重要」的消息,難道 就不應該得到更多報導?

以上這問題,我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我肯定每個人對「重要」的定義都不一樣。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生意或產品的基本目的是幫人,要滿足這目的,就必須爭取實質的用戶,因為用戶愈多,幫到的人愈多。

eBay上的無數成功案例證明長尾也可以找到市場,互聯 網的好處是free to choose,值得討論的,可能並非什麼重要,而是如何作出選擇。

2012年9月19日刊於蘋果日報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