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拯救報紙,梅鐸( Murdoch)跟 Apple合作,推出 iPad報紙《 The Daily》,有人說是哈利波特報紙的翻版,有人說成是另一場資訊革命。一年之後,報道指《 The Daily》去年虧損接近3000萬美元。
去年初,梅鐸和 Apple高層 Eddy Cue聯手發表這份 iPad報紙:既有 News Corp的龐大資源和新聞團隊,獨家內容覆蓋國內國際新聞、財經、荷李活、體育、科技等熱門新聞類別,又有 Apple出手設計軟件,兩大「品牌」合作,噱頭十足,媒體瘋狂報道。
沿用日報模式成敗因
這份報紙定價進取:每周僅99美仙,每年39.99美元,一度被喻為報業希望。首年很快過去,《 The Daily》陸續登上其他渠道的貨架,例如 Android平板電腦,或以更低價每年19.99美元於 iPhone訂閱。然而,預期中的哈利波特魔法,明顯並沒有生效,這中間出了甚麼問題?
《 The Daily》有兩個特點:一是純粹服務 iPad用戶,二是沿用「日報」模式:一日一份,風雨不改,不會一天多份,也不會幾日一份。同集團兩份十九世紀報紙《 New York Post》和《 Wall Street Journal》,最早一份於210年前創辦,日報模式一直用到今天,這個生產流程沒有改變,但閱報習慣早已隨着數碼化變得翻天覆地。《 The Daily》情形就似在3D電影院播默片,沒有任何配音、配樂或與畫面協調,豈有不敗之理?
除了日報模式、渠道限制以外,高昂成本是輸錢的主要因素,《 The Daily》每年預算6000萬美元,主要是支付龐大的編採開支,問題是數碼平台的內容競爭遠比報紙激烈,消費者的習慣完全不同,昔日一張主要報紙競爭對手,可能是另外幾張大報,去到互聯網世界的長尾競爭對手無千無萬。 YouTube上最受歡迎的影片頻道,往往是低成本獨立製作,資源豐富的大製作反而沒有任何優勢。
Marissa Mayer新上任 Yahoo,別人問她:「究竟 Yahoo是甚麼?科技公司?媒體公司?還是內容公司?」我很喜歡 Mayer的答案,認為這是所有傳統媒體要效法的心法,她說:「這個問題問得不對。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令人興奮、愉快的產品,吸引他們每天訪問雅虎網站。」
大家喜歡甚麼、是甚麼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知道用戶需要甚麼?
2012年7月25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