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業的地區模式


股神畢菲特買報紙,不是收購一兩張報紙,而是以1.42億美元,收購 Media General旗下63張報紙。

買報紙後,畢菲特公開宣稱,免費新聞並非可持續模式,報業要轉型,必須結合數碼和印刷,尋找更合理的生存方法。他進一步解釋,收購是看中報紙背後的地區社群( Hyperlocal Community),畢菲特認為,地區模式可能是拯救報業的關鍵。

讀後,我感到不對勁。

首先,地區模式是報業救星的說法,其實早於07年已開始廣泛流傳。當年冒起的地區社群網站,包括 Everyblock、 Foursquare和 Brightkite,社交圖譜( Social Graph)俱以地域為基礎,換言之即是 facebook的街坊版,用戶結交的朋友,不是街坊鄰里,就是工作地點非常接近的人。

地區模式難救報業

行內人相信地區模式可以拯救報業,主要原因,是相信地區主導的參與式新聞( Participative Journalism)。地區新聞的製作,毋須專業新聞從業員,成本較低,內容卻跟讀者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屬優質內容,因而縱使不夠大眾化,但有了互聯網低成本渠道,有條件變成轉型改革後的主要收入。

那時候,參與地區社群的傳媒企業包括 Washington Post, New York Times和 MSNBC(後來不是失敗告終,就是縮減投資),他們收購新興地區社群網站,整合本身資源,再推出新業務。但說到出手最重、參與度最高,卻非 AOL莫屬。 AOL本業是窄頻上網,屬夕陽業務,因此董事會定下轉型媒體的大方向。於2009年, AOL出資收購地區網站 Patch,更做了一個大膽決定:讓 Patch創辦人 Tim Armstrong接掌 AOL,出任集團行政總裁。
Armstrong上任後,動用 AOL的雄厚資源,全力壯大 Patch,把 AOL未來押注地區模式。然而,幾年時間過去, Patch仍未能交出合理成績。去年, Patch的廣告收入1300萬美元,平均每個地區網站僅1.5萬美元,全年虧損1.47億美元。令 Patch最頭痛的經營問題,是地區企業必定大力支持的假設,並沒有如願以償:只有18%地區企業願意在 Patch落廣告,接近七成廣告客戶,認為 Patch貨不對辦,不願再用 Patch。

股神出手 令人費解

於2011年, AOL收購互聯網報紙 Huffington Post,並邀請創辦人 Arianna Huffington加盟,負責打理媒體業務。 HuffPo是美國規模最大的互聯網報紙,在網上起家,沒有印刷版,實力卻足以跟傳統大報分庭抗禮。收購一來是為增強 AOL內容資產,二來 HuffPo擁有 Patch欠缺的商業模式。 HuffPo和 Patch共通點都是創業起家, AOL決定起用創業型人才出任管理層,明顯是認為創業精神有利於發展革命性業務。問題是,當眾多例子已多番證實地區模式實驗失敗,畢菲特以它來解釋收購行動,令人嘖嘖稱奇。

2012年6月13日刊於蘋果日報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