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看電視

傳統媒體要轉型,如何轉型,有什麼商業模式,已變成財經新聞和科技新聞的一門類別,尤其是美國。

近日,美國一群有線電視、衛星電視和IP電視的供應商,紛紛引入「到處看電視」的收費模式。所謂到處看電視,顧名思義,是在原來指定時間以外,用戶只要肯付費,就可以透過電腦或流動裝置,上網重看電視節目,隨時隨地隨你什麼裝置。本地TVB最近也推出類似的服務,反應如何,未知,仍有待觀察。

到處看電視模式的好處,在於留住客戶,不用再怕由於技術不足,或使用經驗的不便,引致失掉忠誠的客戶。問題是,到處看電視無論如何是防守招式,服務再好,只可以保住原來部分收入,不會開拓新的客戶。到處看電視的經營原理,是以舊的內容,放於新的通路,僅此而已,說到底其實沒甚新意。因而,它只不會亦不能是數碼化的主要策略。

目前為步,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互聯網通路,仍然是YouTube。問題是YouTube的盈利能力不及其影響力。其實Google一直有涉足內容業務,投資不少專門創造互聯網內容,尤其是以YouTube為主要通路的內容企業。我們有理由相信,Google打算借其平台的威力,透過內容企業,嘗試開拓搜尋廣告以外的新水源。

問題是,電視數碼化要怎麼做,才是王道?

一直以來,人人都以為Google只會做平台,但事實Google TVApple TV等平台,一直未得大成,此亦間接說明,使用者真正需要的,有可能是新內容新平台的混合物,也有可能什麼都不是。答案,我認為必需不斷以真金白銀做實驗,才有可能知道。

更有趣的是,當外國媒體面對數碼化轉型而頭痛的時候,小小的香港,彷彿能夠置身事外,幾家供應商,對傳統免費電業務相當有信心,爭著催促政府盡快發出牌照,切勿妨礙加入市場競爭。互聯網對電視行業的衝擊,似乎從來沒有在香港發生過。

2012年5月26日刊於蘋果日報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