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Wired某張Infographic,原來美國人屏幕前的休閒活動,網上遊戲用1小時,玩社交網站1.25小時,微博0.75小時,閱讀新聞2.5小時,再加上其餘看電影、電視、短片或聽音樂等活動3小時,總共每日9小時。
做完以上活動,再加工作和睡眠,時間快用光了吧?經常有朋友對我說,互聯網自從普及,科技進步,我們反而退步了,變了一個個時間窮人。
有套電影叫《In Time》,故事的主要概念,是在若干年後的世界,時間將取代金錢,成為交易媒介,人用時間買咖啡,出糧也是時間,若時間用光,即時死亡gameover。看完這套電影,我想誰在FB開發一個類似的計時器軟件,提醒大家時日無多,功德便無量。
後來,有篇在網絡瘋傳的文章讓我知道,原來讓最多人臨終時後悔的事情,是終這一生,沒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一直活在別人的生活裡。
可是,回顧現實生活,我依然看見很多在浪費時間的人,包括一些認識多年的朋友。為什麼?後來我終於明白,因為害怕風險,因為恐懼,因為懶,種種的原因,大部份人選擇安於現狀。
見過些可悲的例子,生活和工作,都依靠恐懼來推動。終日害怕,害怕失去工作,害怕受人迫害,害怕得罪客戶,害怕環境改變,害怕失去。這些是不好的推動力。只會使人變得神神化化,精神緊張。
或許,我們都不是很有錢,都沒有叱吒風雲的能力,但要做個快活人,免於恐懼,還是可以的,關鍵是有勇氣踏出改變的第一步。駕馭生活的,應該是快樂,而不是恐懼。
每個人,每日只有24小時,都一樣,很公平。在相同的24小時內,誰更快樂,誰便更成功,對吧。
2012年5月12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