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馬相爭 人狼得利

「共黨特首要來了,告訴大家,他們什麼都不怕,就只怕香港人團結,怕香港人同仇敵慨,怕香港人不互相憎恨和猜忌。」

「當香港精神、香港良心、一國兩制、自由法治將要淪陷,是時候讓我們放下成見,同心捍衛香港。」

伊索寓言裡,有個關於馬和鹿的故事,當下眼前,也有一套港版的正在上演。

從前一片肥沃的草原,住了鹿和馬,在最初,鹿馬各自揾食,相安無事,生活尚算無憂。

後來,草原換了新主人,當這位獵人初次到草原,見資源充裕,心裡暗自盤算:「那些馬,可以拉車,供騎,做粗活,還可以訓練成賽馬,實在好玩。」「至於鹿,它的角,它的鞭,都是珍貴資產,非常值錢,必需要養著鹿的活體,定時抽取、供給,哈哈哈!」獵人作好打算,長遠而言,草原可以建俱樂部,打造成渡假區,讓其他人來旅遊,甚至產子定居。

問題是,獵人發現到,鹿跑得快,難以捕捉,至於馬,由於習慣了自由,野性難馴,不聽使喚,不似得沒有性格的狗,以利誘之即能輕易馴服。獵人知道,縱有強大的武器,一旦開槍,鹿和馬立即逃之夭夭,要達到目標,就要「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結果,在無計可施之下,獵人暫時在草原建了哨站,近距離視察馬和鹿的生活,靜觀其變。

果然,草原好境不常,資源愈來愈少,偏偏,鹿比馬跑得快,爭逐草地較有優勢,所獲資源的差距,愈來愈大,彼此的關係,亦慢慢起了縫隙。久而久之,馬變得對鹿十分仇視,一心只想報復。

察覺有異,獵人心想:「誰有執著,就有所求,有所求,就容易控制。機會到了。」獵人趕緊派駐爪牙狼,裝扮成馬,混進馬群,挑撥離間,製造矛盾。獵人知道,只要有矛盾,就有機會乘虛而入,將計就計,借刀殺人。

此時,扮馬的狼,伺準形勢,乘時而起,對絕望的馬群說:「想懲罰貪婪的鹿,必須靠獵人,我跟他關係很好,他的門,永遠為我打開,任何的訴求,我可以幫大家轉達!」又說:「只要大家願意,把馬口鐵含在嘴裡,並答應裝上馬,讓人騎在馬背上,獵人就會為大家去驅逐鹿。」

馬同意了交易,允許人騎在他身上。從此以後,對鹿的報復還未開始,馬已成了獵人的奴隸。

2012年3月24日刊於蘋果日報

對「鹿馬相爭 人狼得利」的一則回應

  1. 最大分別,在於是黨員,和非黨員。

    黨員,是機器的一部分,沒有個人自由意志,只有黨的意志。

    非黨員,縱使心向機器,仍有自由意志,可以說不。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