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宋漢生:IT界慷納稅人之慨?

早前小圈子選舉選小圈子,收到幾封 IT界的宣傳電郵。其中一張名單,有兩人是朋友,政綱是:「敦促政府及未來特首成立 50億元天使創投基金,建造外向形資訊科技產業」。

第一句是手段,第二句是目的。先說目的,所謂外向形,即是說,本地市場太細,要衝出香港。是細嗎?肯定比美國、內地等小得多。是太細嗎?如果目標是有利潤,在香港做龍頭也可以賺錢, OpenRice等做得到。問題大概是,同樣做餐廳評論,技術投入差不多,但香港的龍頭,跟美國的龍頭,規模與估值卻差天共地。以這把尺來量度,確實是太細。

假設本地市場是太細,最好可以打入外面的市場。問題是,為甚麼現在打不進?欠了些甚麼?這張名單的候選人,認為答案是錢。有了這 50億,成事機會大增,所以敦促政府泵錢。

這是一個誘人的答案。思維是,我技術明明跟外國人一樣,甚至更勁,為甚麼衝不出香港?因為無資金,無資金是因為投資者不投資,不投資是因為不相信本地團隊能衝出香港,不信是因為少先例,少先例是因為本地團隊沒有資金,卡死了。要解開,很簡單,只要納稅人掏荷包,令本地團隊有資金,就可以衝出香港,循環逆轉,自然變成亞洲矽谷。只是區區 50億,政府不肯慷納稅人之慨,即是不支持 IT,要抗議。

問題是,錢真的是答案嗎?打任何市場,重要的一環,是要了解當地市場的顧客、渠道等。隔山打牛,機會當然大打折扣。要打進美國?要打進內地?搬過去是必須。既然願搬,不如找當地的基金好了,反正美國和內地的創投資金氾濫。所以,缺錢是表象,不是問題的根源。

且不說拿 50億公帑來押注,會如何被局內人瓜分。更重要的問題,是每個行業,總認為自己對社會很重要,總希望可以向庫房拿着數。功能組別的最大的惡,在於助長攤大手板文化。聲稱反對功能組別的候選名單,竟以打公帑主意做政綱,太諷刺了吧。

2011年12月24日刊於蘋果日報

對「[轉貼] 宋漢生:IT界慷納稅人之慨?」的一則回應

  1. 矽谷冒起初期正值冷戰時期, 有很多政府funding去協助私營公司研發先進軍事科技. 香港也有創新科技基金(ITF)去幫助私營公司研發, 對於大學或研究院來說相信會有明顯幫助, 但香港startup申請ITF, 其實很多時都只是想做出有創意的應用(application), 而非高科技研發. 香港創意多, 但科技研究員少, 所以在ITF以外加設angel fund我覺得是一個合理的策略.

    政府要投資的, 是開創Startup風氣, 拋磚引玉. 當Strartup成風, 香港能夠藉著創意, 文化優勢, 地理優勢打出一片天, 畢業生不再個個爭做finance, 做大公司, 私人投資者自然會投入這個市場, 政府亦能功成身退.

    數十年前, 香港的輕工業和電子業以經是出口全世界的. 當年第一家成功打進歐美市場的電子廠或製衣廠, 或多或少也面對著同樣困難的問題(甚至更多, 更困難的問題). 我相信, 只要能堅持, 新一代的香港創意仍能進軍海外. 或許現在還未有, 但始終會有第一家.

  2. Kli, 你漏了一個, 畢業生現在爭的還有「公務員」. 簡單來說, 香港畢業生的夢想, 就是做一些有功我領, 有鑊全個社會背的職業.

  3. 對想做公務員既畢業生,其實其他人做咩都幫唔到佢地。而對於真正有能力既創業者,資源少,反而鼓勵到佢地用更聰明既方法做事,唔會浪費任何資源包括時間。即係話,冇資源,其實都算係一種優勢。

  4. 冇資源是一種優勢, 不過我想香港最大問題是沒有資源的時候, 你還是要捱貴租, 吸食你僅有不多的資源.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