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揚宣佈,在傳統教科書以外,推動電子教科書市場,以求打破現時壟斷、教科書價格一直高企的局面,聽落認真好笑,而且笑到標眼淚。
香港中小學生人數,加起來,接近百萬人,這樣一個每年銷售額逾十億元的行業,何以仍缺乏競爭?歸根究柢,是教育官僚架設規管,構成了市場屏障,助長,保護了現有的壟斷者,「適用書目表」的審查機制,正是這樣一種市場屏障。
基於「適用書目表」的審查機制,書商將教科書送交教育局評審,教育官僚看過,認可的,便會將該課本放在「適用書目表」。
所以,即使有新出版社,能出版質素更佳、價錢更合理的教科書,但摸不透教育官僚的奇異口味,想加入,仍然很難,結果市場來來去去都幾間老字號書商。
眾所周知,學生用甚麼教科書,決定權在學校,而學校為免冒險,縱沒有明文規定要跟,事實上亦只會選用書目表上的教科書。
換言之,全香港中小學生使用甚麼教科書,根本是操縱於一班教育官僚的手上。就像兩電的利潤管制,沒有政府配合,難以成事;同樣道理,教科書價格高企,書商是果,官僚是因,孫明揚將罪名全推到書商身上,很不公道。
好笑在於,製造壟斷者,既是孫明揚,現在走出來宣佈要打破壟斷者,又是孫明揚。他還要將「適用書目表」的機制,搬字過紙帶到電子教科書市場,在內容以外,連同銷售策略、售價都要管,聲言太貴的不會過關,太便宜又被視為不良銷售手法,這樣一管,簡直連出名嚴格的的 App Store審查都要比下去。
好好的教科書市場,變成孫明揚的私人王國,書商要進入搵食,要先朝拜他。
可悲的是,教育官僚的子女都有能力逃離香港,到外國升學,而能力不足的家庭,就要留在香港做教育官僚的白老鼠。
2011年12月17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