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本世紀最偉大的產品,應該是 iPod、 iPhone及 iPad。然而喬布斯意猶未盡,臨終時喊了三聲「 Oh Wow! Oh Wow! Oh Wow!」,就像留下三個遺願,其中包括改革美國殘舊不堪的教育制度。
縱觀全世界,即使發達如美國,教育制度最大的問題,是依舊沿用工業革命以來的一套:「輸入、倒模、輸出」。不是嗎?教育機構就像工廠,追求量產和效率,產量就是質量,而不管過程如何,最重要的,是畢業之後「搵到食」,就是好教育。
教育是訓練自學,是啟發思考,說起來很容易,傳統教育偏卻背道而馳。各大、中、小學或幼稚園,令人覺得無趣、受苦甚至怕了上學,那是不可寬恕的死罪。考慮到這點,喬布斯在設計 iPad的時候,埋下了改革的種子,現在開通的父母,在家裏可以給孩子們玩玩遊戲軟件,以「中和」正規學習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常言道「因才施教」、「有教無類」,問題是,老師沒可能因應每個學生的能力、興趣和進度,給予度身訂做的指導,因為老師也是人,對,人是有極限的,但電腦卻沒有。當 Google可以因應每個人的習慣,送出度身訂做的資訊的時候,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度身訂做的教育已不再是天方夜譚,至少,那是電子教育的方向之一。
至於教材電子化,在喬布斯眼中,是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年逾 800億美元的行業。學習,本不應該受到「書本」及「課室」的限制,學英語,有甚麼教材好得過 BBC和 CNN網站的即時新聞?順道也可以逃過英文老師港式英語的荼毒;學通識更不在話下。
蘋果是一家認清目標,就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公司。庫克接掌之後,最近大刀闊斧,重整教育部門的架構,增加銷售和市場推廣的專注。今早收到 Apple的電郵,他們正在舉辦 Field Trip,邀請老師和學生到 Apple Retail Store參加,將零售店變成課室,很明顯,庫克正在努力地執行喬布斯的遺願了。
2011年11月5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