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Google+係威係勢,推出冇幾耐,已突破千萬用戶,所用時間,又比起 facebook為少,外國傳媒自不然大事報道,再加上早兩個月, facebook被踢爆出錢請專人唱衰 Google,搞到全世界覺得 facebook怕咗 Google。但事實上,互聯網 bad mouth對手這種事,絕對唔係第一日有,問題以 facebook咁大間公司,將呢項高危任務假手於人,實在並非明智的決定。
有日遇上公關 J,大家於互聯網認識,其公司專門做博客推廣,專門幫品牌與企業的博客落廣告同鱔稿,業務遍佈亞太區,但進軍香港就一年都未夠。跟他談論 Google+與微博這類網上新玩意,應該搶佔不少博客的風頭及流量,問及他有沒有受到影響,誰知他好樂觀表示公司「大把彈藥」,而且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已做到佔據七、八成市場佔有率,雖然香港遲起步,但勝在廣告市場需求大,難就難在本地博客數量未算多,而且並未太接受付費寫文的模式。
與公關 J一席話,令我想起科技界一個定律,某種技術或標準,最賺錢的時候,通常是有另一個新標準跑出,話要取代舊有標準的時候。例如 3G,開始賺錢時,正正是 4G推出的時候,又例如手機 Apps公司開到成行成市,但其實 Html5正是取替大部份簡單 Apps,而且勢將必行,但事實上,品牌與企業對於這方面的需求,往往有滯後的現象。
換言之,家做博客推廣未算遲,雖表面上似乎 facebook、微博、 Google+玩晒,然而爛船總有三斤釘,本地博客推廣市場,似乎尚處於開發期,仲有大把商機。
換個角度,作為一個博客,如果唔係純粹以寫日記心情寫文,寫了幾年,未見有任何商機,就咁就放棄,結果當市場同機會來臨嘅時候,其實都幾可惜,所以無論創業或者做任何事,捱過初期的悶局,絕對是成功的一個關鍵。
2011年8月6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