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訪問出街後,有不少回應,正面和負面都有,感謝所有支持和不支持的人。
反方的意見:
- 報導還報導,這種頭條新聞就當人係蠢嘅,包裝成咁,超低手
- 原來做人只係為左錢
- 只懂得以年薪/收入/財富分別人的能力,成功與否,按這標準BP, Trafigura, Goldman Sach, JP Morgan等應該是都大英雄。
- 百萬年薪的背後流了多少人的血,多少人因爲這種不公平的經濟結構而受苦?所謂80後(偽命題)的思潮就是反對這一種不公平的制度。
- 最低能的就是把 80 後扭曲,我向來不認同年代標籤,但 80 後中有一班真正的精英,他們看得見那些「保守右派」的港人看不見的社會不公義,為體現公民社會的理想而出來抗爭,這是他們的志向,是不能與那些所謂「年薪百萬」的地產經紀相比的!
- 但他們的行為卻被大部份無靈魂的「四仔」(車仔、屋仔、老婆仔、生仔)港人砌生豬肉,說成「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將自身狹隘的價值觀套在這班年青人身上,真是豈有此理
- 報導中的這幾位人兄,如果以同樣的所謂「努力和才能」,工作於黎生的生果報或壹仔下,會有什麼結果?點解生果報或壹仔不報導最具新聞精神的從業員,不報導最敬業、辦好傳媒的人士,而去報導這幾位「年薪百萬」的 「地產」人士?
- 一竹篙打一船人。無視社會結構問題,有人柒除左問果條友本身有無問題,更要問究竟 係邊個塑造呢班柒頭出黎。高登仔金句:舊既總係好d,莊家必勝。
支持的意見:
- 如果抱住欠左佢地既心態既話, 去到邊都係一樣死。
- 新一代對於唔岩自己諗法既野, 就會怪責其他人, 唔會自己去諗下自己有無條件去得到想要既野。
- 很多人有機會是不懂把握。幫他們就似拉牛上樹。他們不用力,還分分鐘拉你下去… 聽來不值得幫,但很多這類「弱勢社群」。如果很容易能攪定,就世界太平。
- 填鴨式訓練一式一樣的人,不鼓勵批判性思考。而中國人又愛 「聽話」和 「乖」。從小就不鼓勵跟興趣走。
- 若果沒有變成強者的欲望,就只能等運到。只要世上有一小拙人成功,自己就有取而代之的機會。沒有這領會的年輕人,就不會對未來有希望。
-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想上進也無處可去。我想每個世代也有這種人,只是這幾年大家都關注起這群人來了。至於如何找到一個值得努力的目標,我倒覺得跟際遇、環境有關,難以強求。不過如果要賴,我一定會賴家長。迫自己細路將學業視為目標簡直是萬惡!
- 現在的社會,性格決定命運。積極進取,成功機會一定比其他人高。性格係真係而家呢一代缺少既野
- 今日好多社會成日出聲既80後, 口口聲聲話要創意機會。到頭來佢地想要既只係一間樓同一份準時收工既政府工。學咩人講要突破?
- 繼續縱容是害這班廢青的最好方法。
- 佢地最想好似以前無地產霸權既年代,穿膠花都有兩餐咸魚青菜食既日子。心靈太脆弱的人,難以成為贏家..
- Maybe, just maybe… there’re other value systems out there – that work better at producing wealth, than value systems only look at money. Maybe there exist visions more powerful than merely the betterment of oneself. Maybe there’re other ways to play this game than just staying in Hong Kong and working in a cubicle. Maybe… the young people of my generation (i.e. my generation, I’m just a humble post-80) need to realize, there’re a lot more possibilities to this world than we can ever imagine.
***
神奇的是,表示支持和不支持的人,有些意見非常一致,雙方都認為這個社會有問題,尤其討要厭行屍走肉無靈魂的人。只是,雙方提出和採來的方法不同。
面對相同的問題,左派會要求增加褔利,他們改變社會的方法是迫使政府;右派則提倡個人自強,改變社會和世界的方法是工作和創造(i.e. Steve Jobs)。這是肥佬黎所說的你要適應社會/世界。說到底,一個人的生活如何,是這個人自己本身需要負責。
謙卑地接受別人的批評,並非每個人能做到。黎智英從來不介意別人的看法,所以他能坦誠地指出廢青的問題。
其實,DrJim比他更直接,更不情面地作出批評。自問心靈脆弱,千萬不要買《創業起義》這本書。這書不是寫給你看,請留給堅強的人去讀。
***
我知你們不會聽入耳,但有些忠告,還是說了出來比較舒服。
仇恨的負能量,就像邪門功夫,容易練,也容易走火入魔,被人家唆使利用。
感恩的正力量,起步難,像正宗玄門內功,一點一滴累積,卻永遠屬於自己。
自己是過來人,知道仇恨的威力。但威力再強,若因而埋沒了自己,要活在別人賦予的意義,就算練至登峰造極,究竟是個傀儡,並非走自己的路,到頭來又有何用?
您或會有興趣看看:
地產霸權下的百萬年薪 + 黎智英訪問
黎智英:而家機會比以前更多!
黎智英:年輕人最需要的不是夢
May 1, 2011 at 11:43
無論是左派和右派,沒有一方是長期正確的
派福利有其適當的歷史環境,大右派亦有失效時,制度行到不適用的時候,好運的話能逐步修正,不好彩就崩潰洗牌硬著陸
仇恨的威力確實很可怕
例如博主和黎智英,原意是讚揚創業者如何好
實質上是挑起對年輕人的仇恨 (尤其表現遜於預期的年輕人),博主使用「廢青」這個term,跟納粹年代要label猶太人推去集中營沒兩樣
老實講,一百人創業,有幾多個成功?又有幾多人性格適合創業?
說這本書甚麼「留給強者讀」云云,不外乎對上一輩價值觀的人來個ego stroke,講難聽點就是集體精神自瀆
「機會是留給強者」,層壓式詐騙集團如亮x思的sales也懂得講
算吧啦
May 1, 2011 at 13:19
各位因為最CHEAP工資加左人工或檔生意好左朋友,記得揾投票支持最低工資既議員找數! 多謝!
May 1, 2011 at 21:35
食屎
May 2, 2011 at 23:33
點樣解決問題,方法有很多,大家只要選擇一條為自己未來負責任O既路來走就可以,反正後果如何都是自己承受,其他人無需太多指指點點。
我個人更在意的,是問題是如何發生。
「口口聲聲話要創意機會。到頭來佢地想要既只係一間樓同一份準時收工既政府工。學咩人講要突破?」
「填鴨式訓練一式一樣的人,不鼓勵批判性思考。而中國人又愛 「聽話」和 「乖」。」
「不過如果要賴,我一定會賴家長。迫自己細路將學業視為目標簡直是萬惡!」
人一出世本來係一張白紙,究竟是誰一直是誰教我們「只要讀好D書就會有前途」?要搞創意機會,但究竟是誰在推廣有錢才算成功?誰在一直嘲笑失敗者?
教訓後輩之餘,做前輩都的都要自己反省下自己為社會引進了甚麼思想,下下要後輩收拾殘局並不是很負責任的做法。
May 10, 2011 at 18:48
歐洲人覺得高工資, 低工時的做個有享受也有保障的普通人是件entitlement的時候, 我們直接面對著發展中地區開放之下的競爭而要死捱難捱. D人左轉係想學歐洲, 但時勢看來不輪到我地學, 結果只能怨氣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