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全世界談論iPad的時候,網上流出HP的內部文件,甚至影片,展示其平板電腦HP Slate,頗慳水慳力的宣傳手法。
HP詳細地寫了一張比較表,比較雙方硬件上的強弱,而結果,當然是iPad大比數落後,什麼處理器、鏡頭、連接埠、圖像處理器一大堆名詞,恍似電盈和有線的電視廣告一般胡鬧。
十年前,平板電腦的前身,正是電子手帳。Compaq造出電子手帳iPAQ,後來被HP收購。iPAQ完全主導Pocket PC電子手帳市場,搶去Palm不少生意。可是,隨手機功能愈益強大,電子手帳逐漸成為智能手機的一種功能,產品被邊緣化,實屬自然。
市場本來很和諧。Palm軟件做得較好,硬件卻無看頭,老土沒品味;HP硬件較強,軟件依賴微軟的WinMo,搞得一塌胡塗。兩邊陣營,不相伯仲,都是一樣沒進步,直至Steve Jobs來攪局,一拍兩散。
來到今天,在街上偶爾見人使用iPAQ,我不敢說它是失敗的產品,只是蘇格拉底說過,不單只是不做事的人,還有那些原可做得更好的人,也算是懶惰的。iPAQ是否可以做得更好?若說他們的硬件已是登峰造極,何不大方承認軟件的失敗,當年的WinMO作為流動裝置系統只是個笑話?
又當然,Windows Phone 7另作別論。
《2010年4月10日刊於蘋果日報》
“當年的WinMO作為流動裝置系統只是個笑話" <<我想看多一點這個見解,可否分析一下呢?
WinMo 其實只是用很貴的硬體資源去做一些plam行事曆字典這一類的小功能,的確M$就這樣殺了plam,但也僅此而矣。WM沒改善過用手提收電郵,這部份RIM做了。總之M$出品就是(自稱)什麼也能,用落好頭痕。
分析談不上,經驗倒有一些。當年長時間迫著用公司的WinMo電子手帳(正是iPAQ 2210)工作,最可笑的是它的Multi-tasking,不管電子手帳的硬件有多快,你只要同時打開3個以上的軟件,讓它們在背景後multi-tasking,整部機的操作立即「瘓」然一身,反應極慢,轉換軟件的過程更遲鈍得恐怖,仲要用支stylus篤篤篤個沒完沒了。還有,無論部機RAM幾多都好,用超過半年,間唔中裝下新軟件,佢就會開始日日提你「RAM唔足夠」。總的一句,你玩WinMo,WinMo玩你。
WinCE沒有殺了Palm,把Palm殺死的是USR和3Com。
Palm死了以後,WinCE有「成功」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