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重新改寫上網的定義

繼考慮投資無線頻譜之後,Google又推出了自家瀏覽器Chrome,作為一個網民和開發互聯網軟件的人,我覺得很鼓舞。

Chrome顛覆了瀏覽器的設計原理,大幅提升瀏覽網站和網上軟件的速度,例如說,我試過開啟某新聞網站需時8秒,現在Chrome約需4秒。試想像一下,若每個點擊,能省下幾秒,一個人每天點擊很多次,地球上又有很多網民,最終能替我們省下多少時間?

一直以來,發展網上軟件的瓶頸很多,瀏覽器是其中的一個。例如像思哲以Google Docs寫稿,而非Microsoft的辦公室軟件,其好處能夠跨平台用,若靈感忽來,在咖啡店寫了一半,回家馬上續寫。然而,過去瀏覽器如果某個分頁崩潰了,還會弄跨其他工作中的分頁,因此感覺上不及桌面軟件般穩定。Chrome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後一個分頁崩潰,至少不會牽連全家。

思哲曾經在網絡商打工,參與過推廣高速寬頻的工作。那時候,不少顧客跟我說:「頻寬要那麼快幹嗎?我根本感受不到有差別呀!」箇中原因是,當時超過八成顧客的上網習慣,不過是瀏覽網站到處看看,速度的瓶頸,不是落在網站的伺服器,就是瀏覽器的處理能力,因此未能感受到頻寬快慢的差異。

時至今天,即使不是每個人像思哲一樣上網寫稿,即使不少老一輩還在抗拒,互聯網資訊的確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例如說,我們上網查股價、上網看奧運、上網叫Pizza、上網交朋友、上網打古惑仔online、上網訂戲票、上網睇YouTube解悶,我們開始慢慢從「上網看資訊」 演變為「上網做點實事」了,生活質素也在不知不覺間得以提昇。

肯定的是,互聯網的潛力絕對不止於看資訊,不管Google為了股東,還是為了推動互聯網革命,從Android、Google App Engine一路走來,它們要徹底改寫上網的定義,Chrome不過是其中一步棋罷了。

《2008年9月4日刊於蘋果日報》

對「Chrome重新改寫上網的定義」的一則回應

  1. 瓶頸唔係在於軟件,問題係一方面係M$壟斷做成大部份人離唔開現有工具,一方面係大部份人接受唔到新事物-_-

  2. 下一隻棋,會係 Gears,
    連 Offline 都照顧埋!

    Google 在科網爆破後,
    努力研究發展基建項目.
    反觀 MS,
    infrastructure 都未起好啊.

  3. 希望Google Chrome 可以為對手帶來新的刺激,開發更有效率的軟件及web application。

    下一步,我想是OS。如果用戶可以用免費而如少用資源的OS 如Linux 。M$ 就會漸漸在市場上消失。(本人曾經用過Vista 對微軟的作風,不敢恭維!)

  4. 如果頻寬跟得上硬碟速度,就可以實行專業用的網上photoshop 以及網上premiere 剪片

    現在photoshop express 還未能處理數十mb的圖檔,剪片更加不可能

    網絡軟件普及到設計業之後,印刷會更方便,打去叫印刷佬login 望下你個file 有無事就得,不須FTP上上落落。剪完條片,打電話叫個客去youtube 望望preview版,有
    咩問題可以即改即刻render

    不過又咁,如果咁方便,香港創意工業會進一步枯萎,以前仲可以搵兩餐,係因為個客自己唔識搞或者太費時,宜家咁easy,仲駛搵你?

  5. with unknown reasons…

    我用IE, 開一D site, 用4秒。
    我用Chrome, 用14秒都未開到。
    (e.g. yahoo.hk, flickr, even youtube…)

    Strange! and I use Vista…
    Problems with Vista???

  6. on dog 兄 唔係 wor
    chrome 係我所用最快 browser
    反觀 ie 真係慢過鬼…
    其實我想問一問大家用開邊隻 browser??
    ie
    safari
    firefox
    chrome
    opera

  7. 目前為止
    除了facebook / youtube / wordpress / ebanking
    其他俱轉用chrome

    facebook / wordpress / ebanking – firefox
    youtube – safari

  8. 目前為止
    所有網俱用得心應手的Firefox

    除了馬會eWing投注區
    被迫用老土的IE

    只有咸濕野先用Chrome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