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奧運倒數階段,阿爺終揭開TD-SCDMA的神秘面紗,在八個奧運城市提供3G服務。
論硬件,初期的時候,TD-SCDMA或許容讓國內手機生產商和網絡裝置生產商,在龐大的電訊硬件市場裡頭,能分一杯羹。
但今日之前,兩種領先的流動通訊制式,CDMA和GSM,分別在美國和歐洲植根,近年GSM在美亦發展不俗。那些領先的手機製造商,早已適應了兩種制式的平衡電訊世界,同一款手機,分別生產兩個制式。今日之後,再加一個TD-SCDMA,他們沒有理由不可以加多一條生產線,滿足阿爺訂下的制式標準。
假以時日,日本歐美那些流動硬件的生產商,由於技術成熟,很快就會以急速的步伐,追上國貨。國產3G硬件或許不能反攻歐洲,若要爭奪南美、印度那些新興市場,卻未嘗不可。
論軟件,相比阿爺,香港人早已擁有3G手機(雖然似乎不太察覺跟2G有何分別)。但有不少港人亦開始使用無限上網的流動寬頻,在思哲身邊,至少有一個利世民,整天拿著筆記簿電腦到處上網。
至於手機寬頻衍生增埴服務,例如什麼流動MSN、短片電郵、手機電視之類,林林種種,反而有點畫蛇添足、不切實際。既然手機頻寬無限任用,互聯網本身的免費服務還不足夠嗎?
放眼世界,舉例在歐洲市場,真正的3G消費者並不多,對於目前的3G服務,歐洲消費者亦表現得不感興趣。反之,奇蹟卻發生在亞洲,尤其日本。那裡的消費者,已使用3G經年,他們的手機服務完全融入日常生活,開創了不少有趣的商業模式之餘,亦已開始尋求3.5G或4G的服務。
思哲不知道日本人有什麼秘訣,可以打通3G通訊市場的窒礙。但我相信,一個流動電訊商要麼不做,要麼就做一些互聯網本身並沒有或嶄新的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一味將舊的產品搬到手機,最終只會徒勞無功。
2008年4月3日刊於《蘋果日報》
更係啦, 樣樣收費, 搵鬼用
只怪香港電訊傷想及盡港人d血
搞到出左3G 咁耐都普及唔到, 莫講話開創新商業模式,香港電訊傷太短視啦!!
其實日本人沒什麼秘訣, 只要目光放遠一d
如果香港電訊傷能夠開放3G 用好低既價錢無限數據量,我想信必定制做大量新商業模式, 行動互聯網加 web2.0 必定擦出好多火花
而google 點解要買90Mhz 頻普就係想搞個免費手機加自身服務
但香港既電訊傷無自身服務咪為有賣人地本來免費既服務lo, 明明係固網唔洗錢既野, 去到手機就要收錢, 真係搞笑~
日本i-mode的flat rate是每月4000yen(另加150yen i-mode月費),只能看i-mode上的official site,(香港反而唔駛俾錢),價錢一向不平宜。
要看其他site的話,flat rate 6000yen。
日本手機上網一向很貴,日本手機上網平不過一個幻想。
他們的確有秘訣,只要深入研究,多和日本人接觸就會知道。
TD 想衡出去? 唔好講笑啦.
以家其實只係叫做 Trial 緊. 中移動雖然要留客, 但又唔係咁難, 至少搞左 MNP 先講. 一方面 TD 成熟程度有限, 中移動又冇乜 incentive 去推 service, 好難見到佢地仲有乜野 plan 去進軍其他市場
日本人交通時間長又不能講電話。
我身邊愈來愈多朋友及同事都開始使用3G服務, 其實香港3G都有發展空間,而中國制式相信要靠平價才可打入發展中國家市場,而中國本身龐大市場都應該可生產國產制式手機,但現時要反攻歐美就比較困難啦 !
只有香港公司先要衝出去既姐,大陸公司只要滿足內需,已經可以富甲一方
imode 既網頁,可以經電訊商向用戶收費,呢個因素令到好多網站可以直接用 imode 去賣野,而電訊商從中收取佣金,一家便宜兩家著,不過香港無呢樣野,真係好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