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有市

We believe BitTorrent is a revolutionary digital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we believe in finding ways to utilize new technologies instead of fighting them ─ Trent Reznor, Nine Inch Nails Vocalist

去年十月十日,英倫搖滾樂隊Radiohead,向音樂界投下一枚原子彈。

作為已發跡的樂隊,他們不經任何唱片公司,不經任何銷售商,發行自己的最新專輯。最令業界驚訝的是,這張唱片的定價是由樂迷自己決定,換言之,他們既可選擇高昂的原價,或者分毫不花地下載整張唱片。

正當消費者懷疑是次變革的成效,另一搖滾界巨頭Nine Inch Nails也以實則行動來支持「推翻唱片商,跳過發行商」的革命。其最新專輯「Ghost I-IV」,序章部分的歌曲將上傳至BitTorrent網站供人下載。跟Radiohead不同的是,NIN專輯提供幾個購買套裝,例如樂迷既能以5美元購買下載共36首歌曲的專輯,亦能以三百美元去購買他們的Ultra-Deluxe Limited Edition Package,當然,他們亦提供無條件的免費下載。

另外,NIN 亦採用了非商業使用的創意公用授權(Creative Common),換言之,人們可以自由地分享他們的音樂成果。戰績方面,目前Radiohead 的唱片已經超過一百萬人下載,平均每人支付五至八美元。NIN亦成績斐然,單單兩日,2500套價值300美元的限量專輯已經全數售罄。

正當日暮途窮的唱片業,認定了非法下載乃盈利的最大敵人,Radiohead和NIN的成功,說明了技術革新才是唱片業的大敵。昔日,樂隊要發專輯,得有唱片公司的支持,再加上發行商幫助才能成事。過程中,樂隊的收入已經被剝奪了兩重,可惡的是,往往唱片公司的無理要求,嚴重干預了音樂人的自身創作。

多了一條網上的音樂直銷之路,音樂人跟知音人直接連繫,不但能夠享受創作的樂趣,亦可以維持一定收益。就像博客寫書的情況,音樂產業的未來世界,肯定也是朝著同一方向走下去。

2007年3月5日刊於《蘋果日報》

後記
文章的重點,其實並不是說有了互聯網,唱片公司就沒價值或將會通通消失。但互聯網讓消費者及樂迷有了更多選擇的時候,那些質量不好的唱片公司,不能讓消費者滿意的唱片公司,或許遭淘汰。就像文字傳媒,在互聯網免費資訊當道的今天,質素差的,平庸的,競爭力弱的,逐一關門大吉。我不會看成為災難,因為汰舊換新之後,最終得益者還是消費者。

多謝博客esky指出把曲子擺在網上任人下載付款,Radiohead並不是始祖。另,esky亦嘗試從行銷的角度解釋Radiohead的動機,值得一讀。

對「免費有市」的一則回應

  1. 倒想知道 radiohead 這樁 “自願性付款" 計劃的結果: 有多少人付錢? 付多少?

  2. 不是已說了:
    “Radiohead 的唱片已經超過一百萬人下載,平均每人支付五至八美元。"
    即是總收最少也有5M吧

  3. It has been noted that when one is free to download the music, but still willing to pay for it, the worth amount is tips.

    This is a chance for us to study tipping in Economics systematically, which assumed a value of zero.

  4. i think this demonstrates the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more than anything!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