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兒童強迫金

近日特多家倫常慘劇。掟嬰一案,實在令人髮指。氣的,不只是母親謀殺親兒。原來14歲母親曾遭強暴,因姦成孕,事發當時,屋內還有其他豬朋狗友,但他們卻就手旁觀,沒有及時制止。

不少人,社會上,有將矛頭直指隔代貧窮,要求政府,在扶貧方面投放更多資源,思哲認為,這並非最理智的解決方法。類似的悲劇,每天在發生,其實不少個案的主人翁,也包括背景富裕的國際名校學生。再說,藉派錢解決社會問題,無論如何,也不是負責任的方法。

差不多同一時間,扶貧委員會的「兒童發展基金」出爐,細閱內容之後,覺得也很有強迫金的「風範」。它們計劃現金獎勵完成(經過他們審判的)「個人發展計劃」的兒童;其次,也有名為「配對供款」的儲蓄計劃,兒童每月儲一百元,基金便供多一百元。換言之,這是利誘家長,將更多家庭消費(e.g. 全家每月去海洋公園一次?)變成儲蓄。

實際上,兒童發展基金的管理者,正在推銷一套「參加發展計劃」以及「目標儲蓄」才是好的家庭教育的概念。強迫金的骨子裡,就是瞧不起市民的投資智慧,同樣道理,兒童發展基金,瞧不起的,卻是市民的家庭教育智慧,必定及不上他們的導師專家。

先不談用的是公帑,曾研究美國家庭教育成效的經濟學家Steven Levitt,在著作《Freakonomics》中亦指出,那些曾經
參與「兒童發展起步計劃」的美國兒童(包括作者本人),對日後的學業成績的絲毫沒有幫助。反而,家裡有很多藏書、父母在家常說英語,卻對兒童的學業成績產生正面的影響。

《Freakonomics》的結論是,父母本身的特質,即他們是一個怎樣的人,才是影響兒童最大的因素。至於父母本身對兒童做了些什麼,提供什麼樣的學習計劃,長遠而言,卻不會產生實質的影響力。這樣說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就像一隻股票,長遠的價值得看基本因素,一時三刻的學習計劃,有如即日鮮短炒技倆,娛樂性十足,實用價值卻低。

2007年12月19日刊於《蘋果日報》

延伸閱讀

配對(七十樓)

兒童強迫金的陷阱 (高明輝)

兒童發展基金簡介 (ppt)

對「不要兒童強迫金」的一則回應

  1. 求人不如求己

    那班人個腦都唔知是否有問題的

    數十年後d人重窮過現在

    咪一樣有人成功了

  2. 一直覺得生兒育女要上堂,
    有証書政府可減免醫院收費.
    但一定會被人說阻人生育自由.

  3. 黑仔:

    上堂可以教 d 咩?上千年黎都無話點教,
    阿爸阿媽係好人,就自然係好人,
    如果其身不正,教完都唔會話用得到出黎。

  4. 哲兄:

    我同意Steven Levitt的說法,為何不鼓勵小孩多看書?猶太人的家庭教育就是這樣.虛實不分,不知所謂!

    Daniel.

  5. Daniel兄:

    小弟了解過其中一套所謂猶太人的家庭教育,內容或許如你所說一樣,虛實不分。

    不過,這個虛實不分,以小弟理解,並非不知所謂,因為整個教育方式,是從“體驗”中學習,正如小孩子玩遊戲一樣。他們經過體驗所學習到的,並非如成人看書學習一樣。

    至於Levitt所說的,我個人認為不是鼓勵小孩多看書,而是提供一個學習環境和氣氛給他們。這樣他們自然會主動和好好學習。

  6. 嗯~

    最影響小朋友的學業成績的因素,不是給他們什麼精讀班、書本、甚或同佢地去幾多次海洋公園呢D親子關係上既行為。

    最影響的,係父母本身待人接物既性格,本身日常生活的態度。

    環境和氣氛,就在父母本身。

  7. “最影響的,係父母本身待人接物既性格,本身日常生活的態度。環境和氣氛,就在父母本身。"

    我100%同意

    尹思哲, 那麼,你想改造他們的父母還是甚麼都不做?

  8. “強迫金的骨子裡,就是瞧不起市民的投資智慧,"

    How about 投資智慧 of your direct freinds & relatives?

    “同樣道理,兒童發展基金,瞧不起的,卻是市民的家庭教育智慧,必定及不上他們的導師專家。"

    to the families that 兒童發展基金 related to, I would say “YES".

  9. 邊個人最緊張子兒的成長呢?

    當然係父母,交由父母善用政府的資助,遠比乜乜歛財的專家更有效啦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