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思哲講創業的時候,曾經提過,除了書本可以演繹成social commerce以外,其實fashion也是一個可能性。前後不出一個月,南韓已經出現類似的產品。
最近南韓的Konkuk大學研究了一套系統,它可以掃描人體尺寸,模擬使用者身材,最後以3D模型鉅細無遺地呈現出來。於是使用者在電腦上可以試穿不同款式的服飾,毋須擔心沒有適合自己的尺碼,因而導致失去試衫的機會。
系統得到南韓大型百貨公司Shinsegae的垂青,他們在旗艦店的高球部安裝了以上系統,並開始進行試驗。據了解,使用完畢後,人客的身材及尺碼會被記錄,這客人往後可以直接上網選購衣服,不需要每次買衫前往旗艦店。
Shinsegae表示,下年將在旗下全線店舖推廣這套系統。屆時,客戶可以自選就近的提貨地點,節省時間,另外,倘若客想買衣服送予親友,由於系統記錄了對方的尺碼資料,無形中平添了不少禮品的選擇。
度身而衣的機制,打破成衣零售業的傳統,替顧客節省寶貴的時間,已是一大功德。事實上,站在公司的立場,無需每個款式屯積大量存貨,也可以節省不少開支。
但時裝的靈魂在於設計與款式,既然銷售的地方是互聯網,Shinsegae下一個里程碑就是提供用戶自行設計與分享設計的平台,舉例以共享佣金獎勵設計者,想必能震動整個行業。
2007年8月27日刊於《蘋果日報》
身材一掃之下表露無遺…有點可怕!
我想男人和女人買東西的心態大概不一樣。
對於男人來說,買衣服是功能性的。試好了,款式不錯,就買下來了。
女人買東西沒有目的。我們就是喜歡在商場裏不斷逛不斷試穿,有些試出來的確衣不稱身,可是我們就是要買;合身的衣服很多,但合眼緣的很少。
這套系統也許可以節省時間,但叫一眾女人放棄shopping樂趣,改為坐在電腦前「模擬試衫」?
No way.
還有,據我所懂的一點點有關成衣銷售的皮毛,完全tailor-mnade的零售機制,不但唔work,也沒有必要work。箇中程序太複雜,做到都賺不到錢。這點,有機會才詳談。
不要小看一件小小襯衫從意念設計做辦生產到上架的出售過程,箇中牽涉的一切工序,不會比美軍攻打伊拉克少。
事實上物流就是從戰爭中演變出來的。
抱歉,扯遠了。
Shinsegae(新世界)是韓國其中一家高檔的百貨公司,此舉有新意,並可以再提高一點公司的形象。
這門生意很有意思!它針對的市場可不只是普通會行街購物的少女,而是更多真的想購買適合自己衣服的人。想想美國以至全世界越來越多胖子,他們的市場非常大,但 fashion 卻照不切實際的 model 去設計,這種度身訂做想必可以爭取許多常常購不到適合衣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