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s make money,bears make money,hogs get slaughtered!──James Cramer
美國次按危機已經席捲全球,香港就算有阿爺條水喉射住,都未能獨善其身。昨天港股大跌703點,之前多隻基金亦相繼「爆煲」,估計造成的損失高達8000億元,同時引發全球信貸緊縮,股市亦應聲急挫。各國央行為了救市,紓緩銀根短缺,合共注資逾兩萬億元。
在今次股市暴瀉中,傷得最重的,莫過於大型投資銀行,聲譽損害之餘,旗下的計量基金(Quantitative Funds)更賠掉以億美元計的金錢,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或許唯一的得,就是計量基金的「知名度」大增。計量基金的運作模式,說穿了,就是根據一早設定的數據,透過電腦程式計算,作出理性的投資決定。好處是利用客觀數據分析,撇除主觀心理因素,更可以嚴守止賺、蝕位,少了些散戶常犯的錯誤,多了些理智的分析,聽落似乎不錯。
不過,此種運作模式有其利,當然亦有其弊。當遇上市況波動時,很容易因觸及預設的買賣價而頻密地進行交易,從而令交易成本大增,影響利潤。此外,有許多左右股價的因素,例如公司的管理質素、人脈關係、員工士氣等,未能全部編入程式之內,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公司的營運效率及盈利表現。
正是這些弊處,減少了計量基金的回報。計量基金為了爭取更好表現,往往選擇投資較高風險、低流通性的資產,如次按債券及商品期貨等。而且,這些基金慣以槓桿方式借錢投資,一旦市況逆轉,需要為孖展補倉,並為客戶贖回作準備,套現問題又湧現困難,故被迫狂沽較為穩健的股票資產。更甚的是,基金之間均使用類似的電腦程式作相同買賣,以致釀成「火燒連環船」,導致環球股市急瀉。
由此看來,程式盤買賣的缺點反而是過於「理性」,缺少了人為因素的考慮,難以作出最佳的投資決定。已故德國證券界父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都曾經講過股票買賣是藝術,可見有其道理。
在半年前思哲都曾經講過,環球的資金氾濫,主要是由於日本的超寬貨幣政策。日圓套息交易(Yen carry-trade)導致世界股市長升長有,如今美國次按爆破,自然牽一髮動全身。
基金把沽出次按債券得到的美元,作日圓平倉,令日圓兌美元在一個月內由120回升至昨天的115,日圓升值了,令更多人要從各地股市、市抽回銀根,作更多的日圓平倉,所以連高息的澳元紐元都全線下跌。在惡性循環下,可預期日圓一日繼續升,等於股市一日繼續跌。
2007年8月17日刊於《蘋果日報》
今日單日升跌過千點,激過過山車,唔知係咪程式盤既影響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