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收料特快。這天思哲讀電郵得知Google News打算新增「回應功能」這個震撼全球媒體及博客的重要消息,馬上登入Google News首頁,果然見到Google機器人「推薦」給我的這則消息。
打從成立至今,Google News以其獨家運算方式,委派網絡機器人24小時全天候即時在互聯網世界搜尋各大新聞源頭網站。每一則被記錄下來的新聞,配上小摘要,一幀小照片,最後被放上Google News的網站去。以美國版為例,Google News的新聞來自超過4000個新聞網或博客網。
原則上,Google方面一直堅持不會付費予擁有版權的新聞媒體,新聞全文直接連結至來源網站,他們也沒有在Google News投放廣告。官方的解釋,是希望替全世界讀者提供更個人化的選擇,同時也使他們可以從更廣泛的觀點中進行選擇。
這一次,Google在本來一個單純的新聞集中營,加插留言功能,長遠目標是要將這兒改建成新聞討論中心,或一個世界性的新聞論壇。站於讀者的角度,這無疑是一樁好事,因為至少這可以還全世界的新聞人物一個答辯的機會。事實上,現在不少新聞人物都會在自己的博架內,公開回應一些負面的新聞報道,部份新聞媒體的網站亦有留言功能。
只不過短期而言,Google打算只批准少數專業人士或有關的新聞人物回應新聞,然後為了核准回應者的身份,富裕的Google居然打算聘請人手負責「驗明正身」的工作。聽見這個蠢法子的一刻,思哲的而且確有點心痛的感覺,到底是怎麼樣的遠大目標,竟讓Google這般沒有尊嚴地走上這條人手取代運算的回頭路?
2007年8月10日刊於《蘋果日報》
Google Finance 的 Discussion
早已經是有人過濾的討論群了 …
可能是會有不當言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