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哲這一輩人,少年十五二十時,集體回憶是ICQ。
早兩天上Techcrunch,看到一則關於ICQ幾位founder轉搞IPTV的消息。記得當年每一個沈溺於ICQ的晚上,那聲漆黑中忽然傳來的「喔喔」,到今天彷彿一隻封印於記憶世界的魑魅,好久沒跑出來搞搞震了。
現說ICQ已死,相信沒太多人會反對。要是不信,閣下儘管登入封塵的帳號(假如還記得該號碼),看那邊廂是否盛栽滿了盛放的小紅花?無人登錄,只因大家都遷徙去了另一個喚作MSN的地方。
無人知道ICQ的沒落的真正原因。但若說MSN打從功能上完全擊倒了ICQ,思哲寧可相信,那是隨辦公室用戶的急速增長,大家不敢公然在公司電腦安裝一個新軟件聊天,才轉用起電腦預設的Windows Messenger來;再說,在辦公室內交換一個私人的電郵地址,總比起交換一個可疑的隨機號碼輕鬆和容易一點。或許,ICQ在世界許多城市還有許多用戶,但我們不能不承認,它至少在香港已經完成了任務,登上數碼集體回憶殿堂。
其實站在人類溝通方式演進的角度看來,ICQ也自有一份超然的歷史價值。自從發明了紙筆,人類溝通主要都是靠「離線交流(Offline Interaction)」的書信文字;後來發明了電話,我們又多了一個「在線交流(Online Interaction)」的選擇。往後下去,即使是互聯網出現的初期,發明了電子郵件,也只不過是加速了離線交流的速度。
但說ICQ才是革命,是因為它同時間融合了離線和在線。同一個ICQ帳號,我們高興時可以戴上耳筒即時聊天;憂鬱的時候又可以邊呷著紅酒邊抒寫隨心的詩句,寄給那位不在線上的情人知己。
說話回頭,幾位ICQ創辦人的產品叫KnockaTV,暫時沒太多資料。不過,若說當年ICQ改革了溝通方式,今次KnockaTV的任務會是改寫電視傳送方式的革命產品嗎?
2007年8月8日刊於《蘋果日報》
伸延閱讀
ICQ Founders Start KnockaTV – Techcrunch
IM格局突破 – 北京新浪
icq 的沒落 可能同 aol 有關 (前者有netscape)
就正如yahoo買邊樣就死邊樣
試試開放自己的帳戶隨意比人 “add"(反正都半放棄咯),會發現平均每星期有都有三兩個德國小朋友(12-3歲)搵你.
德國佬好喜歡 hack d 細number 的icq 戶口
同意阿水. aol 差隻手落去之後,成件事變得唔型.
思哲 “寧可相信那是隨辦公室用戶的急速增長,大家不敢公然在公司電腦安裝一個新軟件聊天,才轉用起電腦預設的Windows Messenger來“.尤其是個硬膠版面,連 pop up 都費事,大大塊廣告版乾脆就鑲死響 chat box 道.幾夠膽都好,響公司開半秒都死.
hack 來賣?還是博細 no. o既用戶老餅,唔係幾識玩電腦就好烚d?
icq 既成功係當時無乜IM選擇
而家有咁多,而ICQ又唔變通下實死啦~
skype MSN Gtalk YM QQ 淘寳旺旺 阿里巴巴…..
msn 同 icq 最大分別係無需再用分配既號碼登入, 電郵登入改變icq號碼不能選擇的缺點.服務個人化係網絡服務改朝換代的重點.
我已經N年沒用ICQ了,當時我的帳戶名獨一無二,現在一查最少有五個。號碼最小的那個就是我。
後來因為朋友要求才用MSN。
現在改用Skype,我主要用來當長途電話用。
點樣獨一無二法啊haha~
其實而家有Meebo呢類Web IM,可以一次過Login晒ICQ、msn、Yahoo!、GTalk等IM,新朋舊友一次見晒,其實都幾方便的。
係 mac 用 adium ,連 QQ 都有埋,真係一個 client , 全部 IM 通用
不過有左 twitter 之後,成班 fd 都搬晒去 twitter 度吹,貪佢係 mobile 都可以用 web 黎玩
shell:
咪係「獨一無二」囉﹗哈哈﹗
版主:
不知為何,我在Meebo不可以登入ICQ,可能是帳戶太舊,或者我的帳戶已經自動取消或「過戶」給其他人。等我再試一試。
大家快到icq起他的底
XD
真係豬頭﹗原來是用帳戶號碼登入,怪不得我試這麼久也不成功﹗
我有乜嘢事唯你是問﹗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