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就是打着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 ─ 馬雲
阿里巴巴的CEO馬雲在上星期的集團年會上,宣佈9月底把公司的B2B業務分拆來香港上市,集資近78億。
阿里巴巴的核心B2B業務,簡單而言,就是讓供應商把產品放上網,然後供世界各地的批發及零售商選擇。很久以前,要執行以上動作,供應商倘若身處外地,例如一家美國企業希望從中國進口產品或原料,先得派員到中國傾生意,尋求貿易公司協助,甚或派員到內地或香港成立buying office。不過,遠赴重洋成立採購部並非所有公司能夠承擔,所以自從有了阿里巴巴,繳交相若於一人Business Trip的年費,幾乎全部供應商的產品資訊一目了然,省回不少花在搜尋供應商的時間金錢。
在兩年前,馬雲曾向傳媒誇口,公司不缺錢,所以沒有IPO的打算,就算要集資,都以私募為主。而且向幾個投資者交待,總好過要向幾萬個散戶交待。不過,今時不同往日,今年終於要把公司的股份公開。
雖然阿里巴巴對IPO的原因下了封口令,但我們依然思哲覺得有幾個可能性:
1. 回應公司股東要求
阿里巴巴在05年,為了全面收購Yahoo!中國,售出了公司35%的股權。在此之前,已經有不少基金投入資金,包括軟銀、高盛、富達等。有理由相信,這班投資者希望阿里巴巴上市後,手上股份的價值在市場上反映出來,適當時候可以。
2. 提升員工士氣
阿里巴巴的6000位員工都擁有公司為數不少的期權,有人推測今次上市行動,將會造就千多個百萬富翁。外界對馬雲的感覺,雖然是有些狂莽,不過大家都知道這個老闆給員工的待遇,倒是不錯的。有人曾形容阿里巴巴的工作環境是全中國最好的,大量獵頭公司用三倍薪金挖角,都未能動搖員工的心。他們的首席財務師蔡崇信,當年就是放棄年薪75萬人民幣的高薪厚職,來到剛創業的阿里巴巴領500元的月薪。今次上市馬雲與員工共富貴,利用股市的資金滿足員工發達的願望,又可令員工更賣命,是一石二鳥之舉。
3. 中國貿易順差到達新頂點
阿里巴巴的總部在中國,這幾年中國出口貿易加大,阿里巴巴直接受惠。不過今日的光輝,並不是永恆的,選擇這個時候把部份股權套現,有利減低風險,為有可能的經濟衰退作好準備。
講到阿里巴巴,不得不提馬雲的傳奇事蹟。馬雲原本是一個英文教師,由於公幹關係, 94年在美國接觸到剛剛才萌芽的互聯網,並發現當時網上還未有關於中國的網頁。馬雲發現了這片藍海,回國之後創辦了「中國黃頁」,幫助國內企業創造網頁。兩年後互聯網興起,馬雲作為中國第一代的互聯網始祖,國家外貿部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邀請了他幫政府部門做網頁。
到了99年,馬雲決定拉大隊回杭州創業。創業的團隊有18個人,集合了各人的資金,共50多萬人民幣,就開始了阿里巴巴的創業旅程。到了今天,這18個與馬雲共患難的人仍然一個都不少的留在公司。今次阿里巴巴上市,相信將會造就是中國有史以來市值最大的互聯網股,投資公司估計,阿里巴巴B2B業務市值50億美元。
阿里巴巴的這個成功故事,肯定為前天思哲見過的一眾創業年青人打一口強心針。
2007年8月7日刊於《蘋果日報》
Why can’t webmaster QC this article before posting? This posting is difficult to read.
??
知唔知一股價幾多錢?
Thank you 🙂
Thx a 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