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脹高企,除了食品價格高漲,另一個元兇是能源價格持續飆升。
油價一度觸及78美元一桶,原因離不開供求關係。地緣政治不穩、煉油設施受損所引致的供應緊張,暫且不提。倒過來探討需求問題,國際能源組織預計,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加快至2.5%,單以中國的石油需求,已經升6.1%,至每日800萬桶。有指若果產油國家不增產,5年內全球可能會面對石油短缺帶來的能源危機。
不過,油組堅決不增產,除跟本身產油能力有限外,亦因市場過份炒作石油需求所致。以中國為例,每年石油需求增幅極為顯著,但整體能源效益率(Energy Efficiency)僅33%,其他已發展國家平均有43%,以低效益聞名於世,難怪經常被指浪費能源。油組深明此理,不願輕易增產,以免壓抑油價升幅。
人民捱貴油亦有利
由於阿爺一直對內需油的補貼,全球炒高的石油卻沒有影響中國油價,結果是我國人民浪費電油都不會肉痛。如果阿爺能夠把油價市場化,短期可能令人民捱貴油,但人民亦因此學習資源有效運用。
例如油價上到令人「肉痛」的時候,那些原本揸BMW的人可能會換架慳油的日本車,甚至BMW可能出慳油車推出中國。這個只是油價市場化後,資源有效運用的其中一例,再者,有效運用資源自然有益環保,對污染日益嚴重的中國亦有正面影響。
2007年7月20日刊於《蘋果日報》
其實說到尾到是美國亂印錢
令到個市場太多錢流動
根據信報的曹生說
“2001年全球天然資源處於最便宜期,係最近幾年才大升。去年中國同印度加起來才消耗全球11%石油;中國人平均每年才消耗兩桶石油,印度人均消耗更少於一桶;反之,美國人卻人均消耗二十五桶油一年。如中國同印度迅速市區化,再加上拉丁美洲人口需求,的確會令地球資源無法負荷。但2001至07年天然資源價格狂升,真正理由只係貨幣泛濫,形成資金到處搵投資項目,所有可以炒嘅項目都炒貴晒,不然點解釋八、九十年代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期,天然資源卻大跌價?原材料價格上升嘅元兇係資金泛濫,唔係中國同印度人民需求上升。副食品漲價加深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