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l, except for ABC, CBS, NBC, MSNBC, CNN, and about another 100 newspapers, I find little evidence of liberal bias in the media. ─ Rupert Murdoch
昨晚看新聞,見Dow Jones收購一案似乎開始有轉機,皆因部份外國報章,開始以「frustration」一詞去形容梅鐸的心情。
自從多了「新媒體格林斯潘」(Brad Greenspan)加入收購,舉出了積極不干預新聞自由的旗號,一方面又以自己深諳如何借力互聯網的營運之道,使收購變得更無了期。梅鐸表示 frustrated,有人猜度不外乎是以退為進的一招。
思哲基於Greenspan向Dow Jones股東們推銷的proposal,再做了些少research,發現如何借助互聯網平台,例如IPTV、Blog,甚或P2P技術去營運舊媒體,的而且確是美國那邊廂其中一個熱門的課題。
這些借力互聯網的方法,歸納起來,大概是以下十招(其實也適用於香港舊媒體如報章雜誌)
1. 可以同時發表編採部對某則新聞的不同見解
i.e. 編採部內可能同時存在支持港台 & 支持關閉港台的聲音,報紙的立場單一,但正反雙方可以在互聯網各自陳述自己論點,甚或舉行一場公開辯論,增加透明度。
2. 懇求讀者觀眾報料
3. 收集意見改善現有產品
i.e. 直接收集讀者觀眾意見,例如讀者普遍期望更多關於電訊服務的資訊,則馬上新增有關方面的專題。
4. 推出即時新聞報道
5. 推出跟進新聞報道
i.e. 昔日頭條新聞若有較微細新進展,舉例名人發生意外,若純粹只更新病情變化,可以只用網站 / 新聞網誌update。
6. 讓新聞工作者跟讀者觀眾直接對話
i.e. 透過YouTube/直播視頻讓編輯記者化身新聞報導員,甚或與讀者觀眾直接交流。
7. 預告未來的新聞產品(Sneak preview)
8. 報道難以證實的小道消息
9. 分享新聞編採部的資訊來源
10. 反駁外界攻擊
i.e. 媒體之間不時以社評文章互相攻擊,媒體可以透過網誌陳述/澄清甚至向敵人作出反擊,氣上心頭之時動用粗口也可以不受出版條例限制。
事實上,此刻讓梅鐸最頭痛的是被批評干預新聞自主權,但事實上,互聯網的出現,打從根本就是將甚麼資訊該當成為新聞的決定權,原原本本地還予讀者和觀眾,怪不得梅鐸開始覺得「冇你咁好氣」了!
2007年7月13日刊於《蘋果日報》
伸延閱讀
Murdoch Frustrated With Dow Jones Talk – Washington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