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思哲看電影,發現戲院正在上映的多是西片,而不見國產片或港產片。暑假一直是電影界的豐收期,大陸放棄了這個檔期,莫非《史力加》、《變形金剛》及《哈利仔》把他們殺退了?
從去年開始,大陸股市樓市表現佳,吸引大量資金轉投,相反電影投資金額大,回報時間長,不像股票樓宇可以隨時套現,自然少了投資者,大陸電影界暑期沒有工開,連帶暑假檔期內地大片也少了。
風水輪流轉,宏調影響下,今日中國股市樓市稍稍降溫,此時很多私募基金看準了大陸電影業還未成熟,資金開始湧入內地,動輒幾千萬地向大陸電影製作公司買股權,只不過純粹投入資金,卻不保證電影質素能夠馬上提升。若比較大片,常識告訴我們,大陸電影質素通常比不上荷李活,相反,某些寫實色彩濃厚的小型作品,因為反映生活,藝術成就甚或高於大片。
思哲不懂電影,但人家美國對電影的審查,的而且確較寬鬆。比如專玩踢爆的Michael Moore,上次《華氏911》將白宮搞個天翻地覆之後,依然可以續拍《Sicko》繼續玩諷刺美式白色巨塔。然而,在祖國拍這種諷刺時弊作品不行,老實人肯定拍《英雄》那些歌頌政治穩定的大片,討得阿爺歡喜之餘,又騙得熱愛中華文化的洋鬼子觀看,管它是史虛還是史實。
其實在大陸,投資電視更有看頭,首先,電視回報莫說不比電影差,某類收視特高的綜藝節目,搞搞互動,一天單SMS收入已經不下千萬。
再說,祖國是地大物博,與其到處開戲院,不如投資電視節目,一來廣播業發行成本低,二來賺廣告收入又不怕老翻,這中間道理,其實跟投資網絡遊戲一模一樣,正好解釋了為甚麼大陸投資網絡遊戲大有人在,投資拍電影,責任反而落在一眾以外國為目標的私募基金身上去了。
2007年7月10日刊於《蘋果日報》
剛才去唐人街DVD店入貨,發現當眼貨架上竟然擺滿韓國電影。港產片反而放在貨架尾。曾幾何時,貨架上擠滿剛出籠的港產片。唉,一葉知秋。
其實不用唉,對於大家,電影的選擇也不見得少了,對不?
難得你仍這麼樂觀。貴精不貴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