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2.0

昨天,科大搞了個公開講座,請來了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Edward Prescott,題目是《Openness, Technology Capital, and Development》,正合思哲脾胃。

Prescott 成名之作,是time inconsistency的理論,簡而言之,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空的決定,往往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看似老生常談,不過在經濟學上的意義可不簡單。特別是在政策的層面,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結果就是波動。

當年他寫的《Rules Rather Than Discretion︰The Inconsistency of Optimal Plans》,更是貨幣政策這個行頭之中的重要文獻,而他的立場,也在文題中講得清楚。今次Prescott公開講座的題目,是他另一套得意功夫︰宏觀經濟學,思哲也不在此多言其他。

今次講座的內容,是Prescott在今年4月發表的文章。核心訊息明顯不過,那就是開放經濟可以帶來龐大增益,當然,這也是自Adam Smith以來二百多年來經濟學的基礎共識。不過,傳統智慧認為開放經濟的增益是來自貿易帶來的分工,而Prescott引入的Technology Capital概念,想解釋的就是開放經濟帶來的另一路增益,那就是技術的轉移的後果。

其中,Prescott 有些非常具啓發性的見解,例如︰細小的經濟體系如香港,開放經濟帶來的各種增益,將高於大型的經濟體系,不過在Technology Capital的累積上,細小經濟體系怎樣也追不上大國。套用在香港這種地方,那就是要開放市場,讓外國公司賺點港元,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享受人家大國的各種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不過,這個簡單主張的背後,原來跟解釋美國連年的貿易赤字也有關係,明天續談。

2007年6月6日刊於《蘋果日報》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