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商界開始講究知識管理,尤其那些規模特大員工特多的跨國企業,箇中原因,是對於這些巨無霸,重視未來前景多於現在價值,業務不可以倒退,要拾級而上,結果細微似前線營運經驗,以至管理層大方向策略,既要好好保存,又要持續改善,這些無形的企業資產,價值不下於一塊油田,不下於一個獨市牌照,經過學者的演繹,它最後成為了大學商管系其中一門資訊科技加人力資源管理的混合物。
那時候,一家上市企業要搞好知識管理,從外面聘請專業人才,教導管理層管理知識,游說自己員工敞開心胸,助IT部門建立知識圖書館,基本上那是用錢換知識,所費甚巨。到後來,商用資訊科技流行起來,建網站成本下降了,而且互聯網上,也出現不少類似知識管理的應用,企業開始不假手於人,自行設計知識管理平台,很經常,它會以內聯網形式出現,最大問題是,資訊內容的搜集,由少數幾個部門操縱,失去了知識交換的真正意義。
維基百科一出現,馬上顛覆了知識管理等如昂貴和低效率的局面。千百年以來,知識一點一滴積累,沉澱至今。對人而言,獲取知識和專業技能,時間是最昂貴的成本。每個人每日只有24小時,但有維基百科,各種搜尋引擎,古人用一生學富五車,今天只要一個下午就學滿了十車百車,滿瀉了,還得搬運公司召來裝。這等如自從有了數碼相機,現在滿街都是專業攝影人了。
畢竟,自從01年推出以後,維基百科花了幾年時間,其網絡流量超越了Amazon、eBay甚至Microsoft,成為世界十高流量網站之一。個別的小市民博客,到底憑甚麼擊到了專業的大報刊記者,甚或外國傳媒?
因為這些微小的點滴,由於撰寫的人對事件有親身體驗,命中率奇高,即便零零碎碎地集合起來,也強過了一個專業新聞從業員,說穿了,那就是群策群力,一人貢獻一點,結果百川滙流,成了五湖四海,就像千百年世代相傳的知識一樣。
老實講,現在公司再要推行知識管理,一個wikia架構的網站,不就成了嗎?
2007年6月1日刊於《蘋果日報》
伸延閱讀
Encyclopedia of Life (Wikipedia ‘s rival)
> 老實講,現在公司再要推行知識管理,一個> wikia架構的網站,不就成了嗎?
不成,因為它只是個架構。要公司願意花人力時間去寫有quality既內容(甚至要寫哪,先來定內容),先係關鍵。而有呢d好內容既時間來講,用唔用wiki既架構都唔係太大問題,係intranet做個portal,擺好d資料都可能夠用!
The difficulty now is not “how to share" (although wiki is not a complete solution), it is all about how to build a culture of knowledge sha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ees, they have to do more and risk getting fired becoz they no longer hold knowledge only to their self (you may think it is quite naive, but even senior staff may share this thought), it adds extra work overhead, and threats job security, they are not going to lik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ers, it is hard to justify for the profit because of knowledge sharing, so they kind of lack the motivation to change the culture
好同意PK兄和L兄所言。小弟的公司已用維基作知識管理,但公司卻沒作相對的措施去支援這個規劃。空架設一個維基平台,就以為實行知識管理。小弟認為人力資源是一個問題,但更重要的是:-
1. 下況權責
例如,制定公司營運手冊是有專責部門處理,它們是對手冊的真確性有一定的責任,同時也帶來一定的公信力、認受性。如把營運手冊放上維基給前線員工自行修改,一、確保手冊真確性的責任已轉嫁給前線員工,前線員工工作量增加,前線員工會否有所微言﹖公司會否提供適當的培訓、改善前線員工的代遇﹖二、手冊的認受性是否因下況給前線員工而被受質疑,質疑前線員工是否有全盤的知識去修改手冊。
2. 公司文化
在公司文化上,請讓我補充一點。知識管理講求員工自發性,自發分享自己的經驗。但有幾多人可以敞開胸懷,分享經驗。人或多或小有一些私心,把自己辛辛苦苦經年積累月的經驗拱手相讓,是否談何容易。又何況「各家自掃門前雪」,自己的工作已忙過不停,何有時間和其他人分享經驗。有些內部公司鼓勵內部競爭,把自己的經驗放上維基,等如洩露自己的工作機密,自動投降。回應上面第一點,如果有人錯誤參考我的經驗或自己放上去的資料未被充分考証,而對公司有所損失,是否我也要承擔責任?不如「多做多錯、小做小錯、唔做唔錯。」總括來講,員工是否俱備知識型員工的數質,公司是否俱備知識型公司的架構。
小弟認為維基只是知識管理的一個平台,最重要的是公司是否以在政策上、架構上、資源上、公司文化上俱備推動知識管理的條件。
完全同意,尤其大企業的特色的齒輪/ 部件 及專門化,人人都是只是識自己那個最最專門的field,他們當然不但不會把知識教新人,而且還要將之複雜化令外人根本難以理解他們在做什麼。
這其實也是高速發展的公司常說的借口及代價︰一切以業績行先。尤其很多CEO的壽命是3~5年,誰會有心搞這些沒有即時(短期)股東回報的東西?所以,就算下了knowledge share 的policy,也不可能會有人及資源還有美國時間及動力去做。
真正要解決,除了漂亮言詞的公司文化轉變這些不可能一朝一夕可成的方案外,更重要是要有incentive,否則一切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