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87年,辯論會上,李天命授擊敗了韓那,證明了「相信神的存在不一定合理」,用的就是石頭悖論。
說香港超越上帝,因為萬能的上帝,也未能製造一塊自己舉不起的石頭,不過我們的政府,嘗試推行一條法例,製造一個可以收稅的免稅區。
為甚麼?因為一個外國遊客,在機場一間免稅店購買完熊貓公仔和奧運福娃之後,雖然貨品本身表明不抽稅,但遊客拿了包裝膠袋,售貨店員居然還向遊客徵收膠袋稅。證明香港回歸後,除了超英趕美,還超越了上帝,凸顯港人治港10年的成績,又是一件舉世矚目的創舉。
同樣是加稅,中央明顯高特區幾班。昨日國內調高了股票印花稅到0.3%,雖然加稅不是那門子的好事,但炒股的錢理論上是閒錢,對貧苦階層影響不大;而買時繳交的膠袋稅,卻對貧苦大眾影響甚深。
調高印花稅,也是中央對冷卻股市的一招殺。昨天一經實行,A股立刻應聲下挫。能否成功冷卻股市未知,因為0.3%對最少幾千元的股票成交,只是九牛一毛。第一季印花稅逾百億元,相信調高稅款後,如果股市繼續熱炒,印花稅收將會成為中央政府一大稅源。膠袋稅卻對財政收入幫助不大,報告估計只得大約2億港元收入。
在執行方面,中央印花稅只需將電腦修改些少,已經可以成功執行。膠袋稅卻要每次市民買一個膠袋畀一次錢,執行費時又困難,到時商舖為了方便大家,一定轉用更浪費資源的紙袋,省回大家的寶貴時間。
膠袋稅既不環保,收益又不大,而且十分擾民,這些人所共知的事實,前幾日袁小姐、黃牛等人已經向大家解釋過。它破壞環境,又幫不了財政收入,只是政府為了向偽環保組織獻媚,拿升斗市民的生活費開刀,實在不義之極。
2007年5月31日刊於《蘋果日報》
膠袋稅唔一定係為搵錢o者, 個人認為意義大於實際.
或者你住個頭d人高尚d, 我住個區, 班師奶最鍾意攞着數, 去百佳超巿買餐餸, 生果檔d透明膠袋例必"搣"咁十個八個走, 到cashier時明明一個膠袋裝哂佢又要整多兩個"袋中袋", 日後行左膠袋稅, d精打細算的師奶們咁識諗, 自然會攞少d膠袋o者. 咁又有乜唔好?
攞多d膠袋o者, 咁又有乜唔好?
既然師奶們精打細算咁識諗, 自然會物盡其用, 咁又有乜唔好?
膠袋稅個人認為係為搵錢o者
又一劑
其他有錢嘅就唔知,但係我等星斗小小小市民以後冇百佳惠康啲膠袋的話就唔知搵乜Q做垃圾膠袋好喇~
唉~唔通真係買個洗衣機咁大嗰啲黑色垃圾袋咩~個啲袋裝得起四五個我廚房個垃圾桶有餘呀~
到時就真係唔慌唔環保囉,我個荷包…
可能要揾定啲垃圾膠袋廠股做hedging 先得喇~唉~
唉….我唔覺得師奶有幾物盡其用喎, 只要係免費的, 佢地會攞多d, 亦都會好唔覺咁丟左佢, 因為唔肉痛嘛.
膠袋稅賺錢嗎? 唔知, 無研究. 但膠袋真的免費嗎? 我只知道膠袋會破壞環境, 個代價係全香港甚至全世界的巿民都要付的.
我都有用膠袋做垃圾袋, 但我會用佢來裝打波d污糟衫先, 夾夾埋埋都用到佢四五次, 日後5毫字稅一個袋, 假設你每日用一個垃圾袋, 一個用就要15蚊, 乜好貴咩? 而家巿面有D標榜可以完全分解的垃圾袋, 我建議你買黎用, 一包30個都係10蚊8蚊, 但個袋大個D又環保D.
其實膠袋稅只係一個啟示, 各位諗下我地平日係超巿買左幾多分解唔到的包裝物料啦. 為左自己慳少少錢, 破壞左環境, 會唔會太自私?
…….. 那….立法強制使用可以完全分解的膠袋不是更好?
免費? 百佳惠康已將啲膠袋成本計o左係價錢…..
根本係向偽環保組織獻媚,擾民…
頂,點解D人可以冇科學常識就吹環保。
就算用紙袋都比膠袋好,只要個樹林係 regenerative 而唔係 primary 既就冇問題。
膠袋就算用 biodegradable 都係有問題,因為原材料係 petro-product, 一樣會貢獻石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