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收到的電郵,分享生意經的特別多,有老闆級,有準創業者,只是自己也忙,過了五點半,電郵未回覆,又到寫稿時間了。一直以來,因時間所限,許多類似分享生意經的電郵,沒時間逐一回覆,一部份或許遺留,認真罪過。
但毫無疑問,每個故事背後,特別是網上創業,萬變不離其宗,要成功,就要得到使用者的祝福,這是最重要但又最容易忽略的一點,尤其現在網上充滿了抄襲的贗品。即使其他行業,滿足使用者所需,也是永恒不變的定理。舉個例,本地電訊市場競爭激烈,網絡商經營困難,為爭奪客仔,減價促銷,推免費頻道,無所不用其極。只有城市電訊,欲催谷ARPU,於是驕傲地宣佈,將繼續增加寬頻月費,無可奈何,現時只有他們一家公司,本地bandwidth達到200M,物以罕為貴,對網癮深的人,既然其他網絡商不能提供,沒轉台選擇,只好乖乖留下。
另一個例子,就是自己的寫稿副業,事實上,思哲早嫌棄自己文章太冗長,苦了讀者,我知不少人,就不喜歡密麻麻的文字,結果他們只看案內人網誌而不看《案內人》專欄。但無可奈何,報章的世界就是文字的世界,總不如網上自由,能恣意加插絕色美女來催谷收視,寫到甚麼不好解釋的概念,隨意加插一個維基百科的超連結了事。
Mark Cuban的網誌,這陣子,除了NBA季後賽的評論(估唔到爵士居然入到4強),最重要一篇文章,就是談電視和報紙的滙流。他的看法,新聞不是沒有市場,但是報紙讀者和文字信徒,人數越來越少,舉個例,現在已經沒多少人會看報章社評;至於電視台,觀眾人數雖穩定,不過新聞報道員卻永遠恍如沒有靈魂的扯線木偶,兩者的結合,報章專欄寫手和資深記者,跑到大銀幕前面,乃全球新聞集團大趨勢。我們這樣子想,就不難理解梅鐸收購WSJ的動機了。
有朝一日,《案內人隨筆》變成了《案內人齋噏》,在電視螢光幕前面,我同 跟大家講咩好呢?
2007年5月22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