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按餘波

If you will not lend me the money, how can I pay you?──Ralph Waldo Emerson

這兩天,不約而同地在美國和本地的報紙,看到關於次按的報道。坦白講,美國次按問題自從上次大調整以來,全球各地媒體、分析員、經濟師都已經反覆討論過多遍,意見分成兩派,有人焦慮,亦有人樂觀。事實上,思哲早已表明了看法,不再重複,只想列舉一些次按衍生的問題。

全美房地產經紀協會最近發表報告,3月樓宇銷售下跌8.4%,差於預期,如果跟去年同期比,更加挫了11.3%,首當其衝者,自然是業內那幫地產經紀。

不過,次按問題已經開始蔓延到其他行業。報稱,通用汽車副總裁Bob Lutz表示因為美國樓市冷卻,加上次按觸發的Credit Liquidity Crunch,促使欠債纍纍的消費者,三思後不敢買車,導致車廠今年首季銷售表現不振。事實上,通用汽車以外,其餘兩家美國大車廠福特和Chrysler,今年首季的銷售成績,均錄得了倒退。

但想不到,一些表面似乎跟樓市關係不大的行業,也受到了牽連。思哲從《WSJ》那邊看到一篇文章,指出就連大型評級機構穆廸,因為倚重做樓市按揭債券評級,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至少往後的幾個月,他們的分析員肯定會異常繁忙。

波及墨西哥和南美

次按問題蔓延的地點,原來還不只是美國,根據《WSJ》報道,現在拉丁美洲的零售業都感到了來自美國樓市不振的壓力。原因是過去幾年,來自墨西哥和南美的拉丁美裔人,成千上萬計地,湧進美國的建築業勞動市場,然後將每月薪酬寄回家鄉。

事實上,美國次按問題,肯定不是像某些樂觀分析員口中的「零影響」,問題是次按掀起的信貸緊縮,究竟有多嚴重。思哲知道,美國那邊廂,近期已經開始興起了一種專門服務──協助陷於債務泥沼者的「樓按專家」,對於那些暫時無飯開的地產經紀,未知又是否一條合適的轉型門路呢?

供樓者的好消息

無論如何,我們這個千里之外的沿海小城,理論上,除非公司的MPF,糊裏糊塗地購買了大量美國次級樓按債券,美國次按問題再惡化,跟我們應該不大相干。不過香港的樓市,內裏是否也存有隱憂?自從政府奉行勾地制度賣地以來,地產商欲增土地儲備,已經不是易事,這導致他們手頭上,可發展的地產項目數量,買少見少;房屋供應短缺情況,因而逐步浮現。報稱,本港首季住宅施工量,僅1100伙,創了近兩年半以來新低,至於落成量,亦只錄得2300伙,也屬於偏低水平。本地地產商發展的步伐,似乎呈放緩迹象。

其實,新樓盤落成量下降,無疑會減少市民的選擇,不過正因市場供應減少,樓價才不會輕易下跌。不少市民買樓的目的,除了自住外,都希望樓價穩步上揚,有增值的潛力。假若置業的地區供應源源不絕,甚至出現供應氾濫的情況,試問樓價又豈會有升值的能力呢?

以東九龍為例,報稱由於區內一手樓盤落成量減少,二手成交量料由現時約一成增至一成半,這豈不是對供樓人士一個好消息嗎?此外,美國樓市放緩,情況長久未有好轉,雖然思哲偏向不信聯儲局會放棄捍衞美元,不過市場的確憧憬美國下半年為求振興經濟而減息,香港有可能跟隨;而且近期本地掀起銀行按揭減息戰,刺激買樓需求上升,大家最近可發現有親友已開始大叫買樓?

2007年4月26日刊於《蘋果日報》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