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the U.S. monopoly capitalist groups persist in pushing their policies of aggression and war, the day is bound to come when they will be hanged by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world. ─ 毛澤東
中午食飯盒,一邊撈電視新聞汁,見正在出席博鰲論壇的王建宙,鏡頭前大談我國電訊服務收費下調趨勢,原來去年整體收費水平,比05年下降了11.5%,思哲甚少返大陸工作,減價我看不見,也享受不到。許多電訊行業缺乏競爭的地區,電話費都很昂貴,而且電訊發展步伐緩慢。
1984年,基於要打散壟斷,巨無霸 AT&T強遭支解,變成了七家小型電訊公司,二十多年後,紛亂的美國電訊市場,經過汰弱留強,雖說留下來的主要選手,只有以AT&T、 Verizon、Sprint、Quest及T-mobile等大型電訊企業,不過,如果我們把全美有提供通話服務的供應商,通通加起來的話,其實還有大大小小好幾十家。
沒錯,在此等競爭狀況底下,強如Verizon、Sprint等大企業,亦要忍受利潤微薄的經營環境;但無論如何,我們卻依然可以見到像 Helio那種,標榜創新的年輕供應商陸續殺入市場,挑戰巨型的電訊企業。
思哲認為,雖然美國電訊市場接近飽和,不過消費者對於嶄新和具創意的產品服務,其實一點兒不抗拒。例如Helio,正是以熱門短片博客《Rocketboom》串流服務、流動MySpace等年輕服務突圍而出。思哲的基本觀點是,任何有信心加入市場的人,發牌機構都不應該限制或阻止他,那樣才是對整個社會最有利的。
我國電訊市場,不但技術上落後於人,它還停留在2.5G的時期,而且還有許多不利於消費者的陳腐的電訊政策,歸根究柢,正是因為欠缺競爭所致。事實上在2001年,大陸也執行了類似美國的電信分拆計劃。當年中國電信,分拆完畢,變成了電信、網通、移動、聯通、衛通、鐵通及吉通等七大運營商。
其中四家上市的電訊企業,表面上,能夠自由動用資產,甚或互相併購。不過,基於一切皆為國策,直到今天沒有重大變動,除了吉通併入網通。
在思哲看來,所謂的國策,首要是掌握控制資訊流通,進一步主導思想;之不過,國家亦要透過發展資訊基建,促進經濟發展。這兩項國策,實際上必然互相矛盾,因為控制了資訊流通,自後就得犧牲經濟發展。
舉個例,中移動人稱電訊業老大哥,所指不獨賺錢能力,還包括他面臨競爭時候的氣燄。
最近盛傳中移動為了確保自己WAP網站收入,居然推出一項名為「移動跳轉頁」措施,簡單來說,就是從此以後,任何手機上WAP網站,必須先通過中移動過濾,批准了,才可以跳到該網站。這相等於假若某天電盈告訴你:「不好意思,以後閣下上網,必須先到咱家網站,鏈結網址通過了我們過濾,閣下才可以看。」究竟中移動的角色甚麼時候變成了監管機構?
最近瑞銀發表報告,稱下一波內地電信重組,即3G發牌,最快也要年底才實行。也許到了那個時候,基於競爭對手,由目前只得一個聯通,一下子增加至三個,他那不可一世的老大氣燄才會稍減。此外,早陣子中華電訊宣布尋求進入大陸電訊市場,這實在是匪夷所思。你看外資銀行進入中國苦等了20幾年,其中幾家,今天才可以正式提供人民幣存款業務,何時才輪到你台灣?
但若非如此,中移動股票又豈會如斯廣受全球投資者歡迎?
2007年4月24日刊於《蘋果日報》
可否講下你對婚姻和愛情的看法?
有人是不是摸錯門釘了?
無
思哲兄,
1.你認為國內電信市場會不會有開放的一天? 電信牽連國家通信和機密,我想不知會不會對政治的開放(看來沒可能)有直接的關係.
2.你對國內手機上網的市場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