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企穩二萬點,並向年初歷史高位進發。基於新股熱再次興起,影子概念股當道,甚麼相關資源股、地產股,幾乎全被炒起,港股亦彷彿回到了去年底那片歌舞昇平的日子。
不過興旺的背後,又會否潛藏了一些不易察覺的暗湧?最近,華爾街的分析員及經濟學家,不約而同地發出警告,美國的大企業,首季盈利增長會大幅倒退,舉個例,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其盈利增長可能創5年新低,只錄得5.1%增幅。要知道,他們以往每季均有雙位數字的增長。換言之,美國企業年年賺大錢的神話,將隨經濟放緩而破滅。
昨午,當我打開RSS Reader,無意中見到《金融時報》一則報道,讓思哲更加相信那幫分析員的說話。那是關於NASD(美國證券交易商協會)罕有地向全球投資者發出預警─今年2月,全球用來購買證券的孖展又創新高,達到了3210億美元,超越了2000年科網熱的3000億。為甚麼罕見,是因為上一次發出同類警號,已經要數幾年前的事了。
換句話說,現在使用孖展炒股的投資者和基金多了,這一方面代表大戶的投資策略越益複雜,與此同時,若股市有甚麼風吹草動,導致投資項目價值下跌,投資者如果沒有能力平倉,很可能要沽貨離場。
沽貨固然會推低股價,事實上即使投資者平倉,亦需要在別的地方抽調資金,最終亦會為股市帶來沽壓。最佳例子,就是近幾個月,YenCarryTrade平倉活動為全球股市引來的動盪。
簡言之,如果股市上充斥了過多實力較低,本來不應該獲得貸款,但又成功借得貸款的投資者,這個股市就很脆弱,而且抗跌力低。某天傳出甚麼壞消息,跌勢一旦形成,就會一發不能收拾,箇中的道理,跟次按爆破的骨牌效應一模一樣。
不過,倘若美國經濟出事,在經濟全球化之下,香港自然不能獨善其身。思哲並不是叫大家立即遠離股市,因為現時美股、港股,以及大陸股市還未出現走下坡的象。但累積升幅已不小,短期內作出整固也未嘗不合理。資金氾濫,終有爆破一日,雖然不知何時,但通常孖展見頂,都是股市見頂的先兆。現在只不過是超越了2000年的高,究竟達到了頂沒有,坦白講思哲不知道,不過估頂向來是難度極高的動作。
轉投高息貨幣
股市大升的時候,大家可能對外幣投資置之不理,認為價升幅有限,回報並不可觀。不過,近期高息貨幣急升,或許為大家添一個投資選擇。
不講不知,以澳元為例,近1個月已經累升7%,跟同期指升幅相若,至於有資金避難所之稱的黃金,其回報亦只有約6%,可見買外幣並不是無利可圖,只要捕捉到合適時機低位入市,隨時可以財息兼收。其實,澳洲經濟數據強勁,市場普遍認為澳洲央行為壓抑通脹,5月大有機會加息,息率高見6.5%,加上國內最大建築材料生產商Rinker獲高價收購,刺激對澳元的需求,兌美元更創下17年新高
。
事實上,美元正面對各種不利因素,次按問題及減息憧憬(雖然思哲向來不信美國會減息),加上中美貿易關係因知識產權保護而轉趨緊張,令市場憂慮中國會作出相應的報復行動,如停止購買美國國庫債券等,料美元短期會繼續受壓,故將部份資金轉投高息貨幣,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2007年4月12日刊於《蘋果日報》
思哲兄:
現價唔係 discount 緊最少半年後o既前景架咩?呢個分析會唔會以經響口價裡面呢?
.
美國大公司的營警, 次按風暴等等, 都講個咗好耐, 其實會唔會慢慢咁過渡, 股市唔會有大幅上落?
香港及國內都出現97後瘋狂的炒股熱潮, 唔理好醜都有人買. 離開爆破亦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