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1946, The American Dream was a house and a car. ─ Mel Brooks
昨天是愚人節,也是哥哥離開四周年的日子。頑皮的朋友,來電問道要不要去捉弄誰,思哲的回答是沒有心情。下午上網,尋找寫稿題材,耳邊傳來哥哥的《夢到內河》一曲,聽罷,內河是甚麼意思,完全沒有搞懂,反而那風急浪高的旋律、抑揚頓挫的節奏、悲慟哀傷的歌詞,倒使我聯想起房產市場來。
當然,那是指因為次按問題,正處寒冬的花旗國房產市場,而不是近日火熱的大陸房產市場。這陣子,碧桂園上市,預料市值至少600億元;上市後,這個「給我們一個五星級的家」的企業,將成恒指芸芸內地房產股之中,市值最大一家。不過,近日報章焦點,除了它的招股和集資額,絕對少不了它創業者從1億變600億,然後把控股權全數交予女兒,使她有可能成為中國新首富的故事。
碧桂園老闆楊國強,出身順德農家,先務農後進入建築業。十幾年前,乘大陸房地產熱潮,楊國強以1億元,收購了自己打工的公司,這家地方政府旗下的建築公司,就是今日上市的碧桂園的雛形。其後,楊國強如何憑藉過人的生意頭腦,把碧桂園越做越好,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思哲不贅。
二十年之內,一介農民當了上市公司主席,農民之女,年僅廿五歲,甫留學回來,即擔任公司管理高層,成為企業大股東,身家幾百億。記得昔日,有老前輩勸戒思哲勿輕言回大陸做生意,稱那是「地大勿搏」,不過現乘經濟起飛,忽然又商機處處。大陸房地產企業上市,國人賺多了錢,累積了資本,紛紛買樓買股,連四叔亦沾手大陸房產股,看好幾年內倍升。早陣子大陸加息,大陸房產股不跌反升,這是因為不少聰明的投資者,趁加息伺低吸納,把壞消息演繹成好消息。
以上通通加起來,思哲彷彿見到一個浪漫美好的中國夢。在這萌芽階段,國人認真地追求自己的五星級的家。與之相反,那邊廂花旗國,自從次按出事,壞消息只怕接踵而至。
花旗國大淡友評論員JohnMauldin,在他那逾十萬名讀者的每周通訊中,分析刻下的問題,正是樓市向下跟通脹上升的惡性循環。據報,花旗國的coreCPI(核心消費物價指數),截至今年2月的12個月間,從一年前的2.1%升至2.7%。Mauldin指是因為租金上揚,箇中原因,是由於美國勞工統計局負責的CPI,計算房地產市場部份的時候,並非考慮物業的實際價格,而是它們的租賃價值。
改變CPI統計方法
過去十年,替自己買一個五星級的家,毫無疑問是大部份花旗國民的夢想,於是市場上買家數量遠超過租戶。可惜,隨利率上揚,當越來越多人無力支付每月供款,不得已放棄家園,變成租戶。另一方面,隨部份次按公司倒閉,餘下的又收緊信貸條件,許多人迫不得已失去買樓資格,置業的唯一選擇,是轉投租賃市場。結果,在供求定律下,需求大了,供應不變情況之下,租金必然上升,然後又促升了CPI。
早兩天伯南克講話,稱聯儲局政策傾向對抗通脹,打消了市場的減息期望。不過,基於以上分析,加息也不是辦法,因為加息將進一步打擊樓市,造就更多人進入租賃市場,租金上升導致通脹壓力。思哲相信,解決以上問題最好的方法,改變CPI統計方法,或者使用其他統計標準去解讀通脹。
2007年4月2日刊於《蘋果日報》
曾經在順德工作十年,看著碧貴園發展,去游水、卡拉ok、打球…感覺只有香港人或者大佬細會買它,內地人很少,我唐弟買了一間,每周偶然上去一兩天,我問他為何買,博炒博升值?不過整遍山遍地盡是吉屋,而且貴過其他同行,位置質素不一定好,他沒有直接答,只說跟香港地,碧貴園值得買,無話可說。
今天碧貴園在內地多處地方都有,本人只去順德碧貴園,一般晚上下班去,黑暗中看不盡的房屋一個連一個,在山嶺起伏,數年前和今天無大分別,只是多了很多很多,都等著大家熱情地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