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used to dream about this stuff. Now, we get to build it. It’s pretty neat." ─ Steve jobs
近日打開《蘋果》財經版,揭到最底,居然耳目一新。
事緣金手指本周不在,由高、方兩位老友輪流頂上。比如方嘉誠,擺明車馬寫新經濟,他昨天寫Tom在線,其選材分析,或多或少與《案內人隨筆》有相似之處。以致這一片茫茫藍海,彷彿有人突然從高處「揼」一聲插水而至,驚濤拍岸,捲起一個思哲。
另一位鄰居李華華,昨日寫王維基強化數碼電視,踩住了吳天海的痛腳。事實上,早陣子《案內人隨筆》網誌也針對有線做了個小民調,結果逾六成有線客仔,表示打算離開有線,見今天李兄祭出了一句「趁佢病佢命」,難道他也曾有到思哲網站投過神聖的一票?見各鄰居們都這般熱心新經濟,況且舊經濟例如賣地建樓那些題材寫手眾多,不用我來寫,思哲決定今天鬧玩地續寫鄰居們的新經濟故事。
於李兄筆下,得悉牙擦仔王維基在旗下的城電,推出一項名為「bbBOX」,強化其弱勢收費電視頻道《數碼電視》。甚麼是bbBOX?思哲起初聽得一頭霧水,據王維基自己講,這是結合了電視和電腦,恍如人家的AppleTV,概念上還好像不錯。之不過,就算王維基生意頭腦再精明,轉數再快,思哲還是傾向不相信香港有人可以開發出iPhone和AppleTV那種劃時代的偉大產品。
「港版AppleTV」的真面目
不過,Steve Jobs成功也是源自不斷修正他人產品,Mac和iPhone都是從改善user experience中誕生的產品,至於王維基,無論當年回撥還是光纖寬頻也是類似經驗,難道他這次成功化身港版Steve Jobs,揚威海外?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要先知道甚麼是AppleTV。現在,人人都知道看電影不一定去戲院,因為互聯網,我們很容易得到一套電影,你可以下載到電腦,可以放到iPod,可以轉送或BT給朋友看。只不過,如果屋企剛買了一部大屏幕Plasma又怎麼辦?我們需要一部能與電腦溝通的「盒子」,連接屋企那部大電視,將電腦入面的電影,經過這個「盒子」,在大電視屏幕上播放。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思哲後來上了公司網站,看看是否如王維基所言那麼厲害。於是,思哲特地到了香港寬頻網站,看看王維基是甚麼葫蘆賣甚麼藥。基本上,bbBOX從概念上是抄足了AppleTV,將電腦的多媒體,放在電視上播放。還不止,王維基好像還加以改善了,於是你不單止看自己電影,還能夠看朋友的電影,這種功能AppleTV好像還沒有。
只可惜香港寬頻有關bbBOX的網站並不User-friendly,思哲真的沒有辦法從那種簡陋的網站中,一窺「港版AppleTV」的廬山真面目。只不過,若公司連處理一個網站的能力都缺乏,又是否可以假定由這家公司開發出來的產品本身,大概亦一定不User-friendly。蘋果電腦和Google之所以偉大,並非他們有甚麼偉大的意念,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的產品,協助全人類節省了時間,減省了程式,改善了生活,那怕只是0.1秒的改善。
事實上早幾年,香港不少電訊公司,跟好些看好媒體商人,因為數碼廣播,看好未來收費電視市場,投資並囤積下大量「機頂盒」,所涉金額逾億元。見有線電視的經營困難,這幫商人現在肯定相當頭痛,王維基也只不過是眾人之中較為有創意的一位。但在思哲眼中,bbBOX依然不是根治問題的治本良方,頂多是稍微幫助住宅寬頻的上客和留客。
王老闆,如果可以的話,您老人家可以讓思哲有機會試一下bbBOX嗎?但如果不喜歡,思哲卻不擔保不會狠狠地去批評。另外,但願孫柏文下周可以早些回來。
2007年3月14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