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咖啡店

Once they learn to like the beverage, they would come back in the morning and become regulars. ─ Howard Schultz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只可惜這陣子,公司太多同事請假,人手特別緊張。好好地兩天假期,結果要躲在家工作,唯一的餘暇,居然是工作累了,到鄰近那家BelgosEast,靠住大梳化,喝杯小latte,暫時告別惱人的電腦。

若是上班,思哲多數幫襯星巴克,而其實在那家BelgosEast斜對面,正好座落了一家星巴克。或許喝厭了星巴克,而且跟BelgosEast那些大梳化和半露天的室內設計相比之下,星巴克似乎太過於侷促了,這是為甚麼近年來,在有選擇的情況之下,思哲都會盡量不光顧星巴克。

誰不知,不單止思哲,原來在美國那邊廂,許多人也有類似的感覺。隨星巴克文化席捲全球,不少人把他們的咖啡奉為金科玉律,只不過,最近美國abc報道,這個市值逾227億美元的咖啡王國,正面臨兩名主要對手的挑戰,他們是Dunkin Donuts和McDonald’s。最近幾年,兩者在咖啡產品下了苦功,價錢比星巴克便宜,即使味道還差了一點。

據報,不少美國消費者,已經開始接受了Dunkin Donuts和McDonald’s取代星巴克,並且不介意排隊買咖啡。思哲也不知道是甚麼原因,使星巴克失掉了當初的優勢。根據思哲個人經驗,那是產品變得沉悶,沒有驚喜。傳言,針對這個現象,公司主席Howard Schultz已經向員工發了一封memo,意思大概是成功必須每天累積,不能滿足於現狀,要堅持才能為顧客提供最好的體驗之類,然而一封陳腔濫調的信,就足夠改變現狀?

基本上,就星巴克的業務性質而言,其實它不僅僅售賣咖啡那樣簡單,思哲認為最好不要當成咖啡店經營,將它當成時裝行業經營,盡量久不久給客人帶來新意,或許更為合適一點。

這天上網看新聞,見我國一位人大代表,在出席人大會議時說,他已提出了關於星巴克立即撤離故宮的議案,箇中因由,是這家咖啡店與我國的傳統文化相牴觸了。

北京的集體回憶

幾年前,思哲也到過故宮一趟,無可否認,在那多了一家星巴克,某程度上,的確是有一點礙眼。思哲看來,大陸那些支持希望請走故宮星巴克的人,基本上跟我們保護天星的很相似,其理由不外乎保護「文物」和13億人的「集體回憶」。奇怪是,這幫人一生之中,可能從來只到過故宮一次,甚或從來都沒有去過這個地方,思哲只去過一次故宮,在集體回憶這方面不可能有甚麼意見。

只不過,思哲倒去過不少大陸其他景點。回憶當中,販賣的紀念品就像「倒模」,無論是黃山之巔、北京故宮、還是杭州西湖,通通賣相同的紀念品,果然充滿我國傳統文化特色。但反過來,要是我們的故宮那麼神聖而且不可侵犯,那為甚麼又會出現林林總總的跳蚤市場,為甚麼紫禁城內,職工晾曬的衣服隨處可見?

在故宮設立星巴克,本來的原因是迎合世界各地的遊客,讓他們參觀過這個民族文化遺產之後,可以坐下來,喝一口自己熟悉的咖啡。只可惜我們沒有自己的咖啡,假如星巴克真的撤走了,那幫外國遊客,難道就只能夠中國茶或者喝匯源果汁不成?

2007年3月12日刊於《蘋果日報》

對「紫禁城的咖啡店」的一則回應

  1. …and once again stripping the store of tradition and our heritage…

    似乎Schultz 想返璞歸真。

    雖然未知在外國的情況,但個人而言,Starbucks 在中國內地所令人吸引的地方,不是一個純樸高級的咖啡餐廳,而是一個西方價值。所以,若在中國返璞歸真,只會導致成本上升。

    在香港,觀察中似乎大部分人都欣賞Starbucks 的咖啡味道、舒適的地方,對於咖啡非常傳統的Aroma及heritage,相信不太講究。

    引申推斷,若走回舊路,講究heritage,而放棄生産的高效率,相信所能吸引的,只是Schultz 這群超高檔客戶。

    小弟同意尹公所言,應走時裝路線。Schultz 的態度抗拒創新,退休之期不遠矣。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