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英女皇》

這兩天,坊間的話題,依然在談論上周的「大狀戰公僕」,有人說袋巾好,怒劈當奴鴨;亦有人謂,大狀說話尖酸刻薄,還是煲呔穩重。跟孫柏文聊起,問他台上表現誰好一點,這廝竟說:「我覺得范太表現最好!」

這次二人交鋒,的確,悶場遠比想像中少,思哲是喜出望外了。不過,跟周六晚看的電影《英女皇》一拼,我還是覺得電影好看點,至少,比較Helen Mirren,不管袋巾或煲呔的表現,還是差了一大截。

眾所周知,大狀的公共財政知識有限,經濟項目是弱項。其間,大狀指政府有9100億儲備,何苦做守財奴。後來單仲偕替他解釋,大狀把政府BalanceSheet上的「資產」,誤解成為「儲備」。這是純粹一時無知,不是存心靠害,而事實上,資產也不是不能充資金用,變賣了就可以,你看和黃每年賣得多過癮。

本來,滿以為這些公共財政問題,是煲呔強項。誰知被大狀唬了幾下,本來打算揶揄對手一番的煲呔,也出錯了。其反駁指出,該9100億相信是外儲備,不是政府可以動用的資金。很可惜,據報截至1月底,外基金總資產值,達12281億元,較去年底增加了514億元,煲呔說少了四分之一。

還是Mirren表現較好,在《英》片中,她演出了女皇鮮為人知的感性一面,做足了功課。無獨有偶,電影和答問大會,均出現了「小班教學」的討論,Tony Blair十年前登上首相之位,首先推行的就是改。

答問大會上,不管煲呔或袋巾,面對育界選委的問題,均表示要推行「小班」,只要是做足了功課的人,自然會知道,大班小班都不是重點。思哲以為,這等如用筲箕盛水,大的固然不行,小的還不是一樣,問題在於誰叫你這麼聰明,拿筲箕盛水,難道是被迫的不行?

2007年3月5日刊於《蘋果日報》

對「我愛《英女皇》」的一則回應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