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has to be fun. For too many people, it’s “just a job." ─ Jack Welch
選特首,有競爭是好事,也是一件趣事。最近不管媒體還是市民,注意力全放在標語上,這是因為大家都認同標語比政綱更好玩有趣。
商場上,經典標語多的是,與曾特首那句較為相似的,信手拈來,要數N64時代任天堂的「Get N or get out」或者福特汽車的「Quality is job one」。這兩句標語,很可能在曾特首搜集資料時看到了,但若譯成中文,前一句豈不就是「不選我就滾蛋」,後一句大概是「首要任務係做好呢份工」,但這樣太過於坦蕩蕩和不知所云,為怕市民受不了,於是二合為一,變成現在那句。
反過來,在近年本地廣告標語創作當中,倒不見甚麼具有創見的例子,印象較深的,有香港寬頻起用那輯「敢想、敢做、拚命做」。
我們是客還是老闆
但劉翔肯定不及以下這位女藝人厲害──夜深人靜扭開公仔箱,傳來一句「國家要開放,睇牙要開放」,這個由朱咪咪領銜的廣告,看罷但覺繞樑三百日,而且歷久常新,雖然永遠只記得朱咪咪講甚麼,記不起她的牙醫老闆是誰。所以思哲個人認為曾特首比較高明,大夥兒看,看畢通通會問:「究竟佢老闆係邊位?」
打工仔上有老闆,下有顧客,誰較重要?老闆顧客若有矛盾,又如何?細心想想,這不是Google進軍大陸市場的翻版?
2005年,Google進軍大陸這互聯網大國,本以為是業務成長的戰略寶地,誰不知噩夢接踵而至。這家向來以伸張互聯網自由自居的公司,到華不久,收到了大陸政府的合作要求,拿走Google新聞頻道上被大陸政府禁閉的內容,另外搜尋器任何有違大陸政府的內容亦要被過濾。事實上,當時其他互聯網公司也無一倖免,MSN博客、Yahoo!電郵通通被要求與政府合作。
那時候,不但全球Google使用者群情洶湧,甚或員工亦要求莫向大陸政府低頭,損了Google的金漆招牌。相反,公司老闆基本上是股東,股東都是求財,放棄些微的顧客利益,換來大陸市場一張入場票,理論上很化算。作為CEO的Eric Schmidt最後怎樣選擇,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
無論如何,以上所說的都是歷史了。想說的,不外乎是打工仔心態基本上都是向老闆而不是顧客的,那怕是市值過千億的上市司公司CEO。一直以來,思哲不了解曾特首的施政方針,直至「我會做好呢份工」,現在完全明白了,因為「我地都係打工仔丫嘛!」
2007年2月5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