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給經濟數據騙了

Any intelligent fool can make things bigger, more complex, and more violent. It takes a touch of genius – and a lot of courage – to mov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 EF Schumacher 

這兩天期指結算,成交萎縮,大市方向未明。回望過去,我們升市的原動力是資金膨脹,導致全球太多鈔票追逐太少貨物。現在,除了大陸宏調的陰影籠罩,另一方面日圓匯價持續不振,市場憂慮倘若加息,必將觸發日圓套息活動平倉,引發資金被抽走的惡夢。不只,聯儲局很快開會議息,在經濟狀況和通脹威脅之間選擇,美國息口未知是加還是減,以上通通是方向未明的原因。

傳統上,不管媒體、投資者還是分析員,預測各國未來的經濟微調宏調,例如息口跟貨幣供應,少不免要參考各國公布的經濟數據。理論上數字是死的,不會騙人,活生生的人才懂騙人,靠經濟數據作分析預測,似乎沒有甚麼不妥。問題是經濟數據的資訊發送,先由不同組織或政府部門公布,繼而經過傳媒或分析員的演繹,最終才會到達小投資者手上。

每次有甚麼主要的經濟數據要公布,相關新聞,甚或評論,跟那數據差不多同時間誕生,情況自從有互聯網後更明顯。沒錯,數字不騙人,不過通常思哲上網找該數字的原始來源,卻時常發現,不是數據的代表性不足,就是主流意見都演繹錯了。

舉個例,上周五,美國商務部公布新屋銷售數據,數字顯示,經季節調整12月的新屋銷售,增加了4.8%,承接了11月也有7.4%的升幅,出乎意料地成長。由於房地產表現對是否加息影響甚大,傳媒豈有不大做文章之理。不過,當思哲下載該份商務部文件,打開,發現在「4.8percent」旁,還有一個置於括號的數字「+-12.2%」,上面還打了星星。目光轉往報告下面的註腳一看,才知道是甚麼樣的一回事。

基本上,美國這新屋銷售數據,商務部是以抽樣調查方式得回來的。眾所周知,在統計學上,抽樣調查的準確性與事實一定有出入,至於這次銷售數據準確與否,商務部告訴大家,玄機就藏於那括號內。

註腳的大意,是說公布數字本身不準,還有個「誤差範圍」,即同時加上和減去括號內那數字才準。不止,若運算出來的結果,是誤差範圍內出現「零」值,正代表了該數字沒有意義,是統計垃圾。12月新屋銷售4.8%,誤差範圍介乎-7.4%與17%之間,在統計學上就是垃圾數字。事實上,根據以上準則,思哲從頭到尾把報告看了一遍,只找到一個「有意義」的數字,就是2006全年,新屋銷售下跌17.3%。

理論上,數字有兩種,一是統計數字,一是絕對數字。統計數字包括GDP、任何指數、調查結果等,從定義上等如不準確,亦有機會被人為因素左右,或者加以演繹。再者,即使是美元購買力和金價等絕對客觀的數據,其變動也不一定與政治措施掛鈎。

對於預測宏觀經濟措施這門高難度動作,思哲基本的觀點,是認為各國背後那班決策者,在考慮是否實行一項措施時候,或受政治壓力影響,或基於某種核心理念,就是不看統計數字。數字這回事嘛,頂多用來作為他們決定的支持。

鬼佬有乜好?

請各位猜猜過去一年以下四件事,到底有甚麼雷同之處?

07年1月29日 領匯主席鄭明訓提升租金回報不力,由大股東TCI出手踢走;在商戶憂慮新官上場狂加租的情況下,TCI聘請置地行政總裁蘇兆明4月接棒,提升領匯的盈利能力;

07年1月24日百佳被踢爆以「油魚」充當「鱈魚」出售,導致有市民食用後不適屙油;百佳晚上緊急召開記者會,派總經理張思定解畫,出示「證書」力撐「屙油油魚」適合食用;

06年3月15日九鐵主席田北辰被署理行政總裁黎文熹等人逼宮,兩人曾一度在政府介入下公開握手言和,豈料黎翌日旋即遞信請辭,政府宣布由前工務司詹伯樂空降接任;

06年1月12日醫管局自從行政總裁何兆煒宣布辭職後,各派山頭勢力逐鹿中原,最後要由衞福局局長周一嶽一錘定音,從澳洲聘來外援蘇利民走馬上任。

Bingo!四件「鑊」事最後都得由「鬼佬」(幸好《種族歧視條例》仍是草案階段)執手尾。思哲實在不得不佩服領匯、百佳、九鐵和醫管局的高明,懂得在適當時候,在香港這片舊殖民地祭出「以洋制華」來處理危機,將中國人那份自卑感玩弄得淋漓盡致,令對立聲音徹底收細。對於「未見鬼先打八十大板」這個現象,就讓思哲嘗試分析一下:

1.缺乏自信──中國人一講英文,都會隱隱勾起一份語言上的障礙感覺,要向鬼佬投訴,就等同多考一次英文Oral;要寫投訴信給鬼佬,跟多考一份English Paper無分別;反對聲音?未開聲已先被「鬼佬」這個字的氣勢震懾三分,試問還有幾多怒火怨言可剩?

2.技不如人──就當閣下敢講敢寫英文,串錯字?No Way;詞不達意?No Way;那麼講得流利又怎樣?那也要看你是甚麼Accent?加拿大口音不如美國口音,美國南方口音不如北方口音,美國北方口音不如英國北方口音,英國北方口音又不如南方口音,就算是英國南方口音,也要看你是Oxford還是Cambridge,否則都不算Old Money,算Nouveau Riche,問你死未?

3.自卑感──甲午戰爭至今,殖民地一直瀰漫一片深層次的自卑感覺,中國人認定鬼佬只會是上司或老闆,與一切低下工作完全沾不上邊,地位永遠超然,屬於只能抬頭仰望那種;

理由還可以有N個,篇幅所限,不贅。

除了以上幾點,聘用鬼佬處理中國人危機其實有不少優勢,因為不少在香港工作的鬼佬,人生路不熟,感情包袱不大,沒有中國人那份千絲萬縷的人情債關係,尤其利於對推行大刀闊斧改革,反攻龐大的中國人既得利益集團。說到這,思哲忽發奇想,當今政壇一潭渾水,既然曾蔭權經常要把「強政勵治」這句口號掛在嘴邊以壯聲威,倒不如索性由一個鬼佬來當特首,鎮住那些港人反對派,或許會更事半功倍。

註:假如閣下看不明甚麼叫Nouveau Riche,可電郵《金手指》孫柏文兄求教,因為他每天都發夢成為其中一分子。

2007年1月31日刊於《蘋果日報》

對「不要給經濟數據騙了」的一則回應

  1. On recruiting ‘gweilo’, I have a feeling that it might also work the opposite way in overseas. Think: if we have a Chinese i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 an overseas companies, probably the investors might think that the company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land and it might help in doing business there. haha.

    It might be true. Probably that’s why many local graduates could not join MNCs because they still would step back before their ‘gweilo’ colleagues or superiors and thus they would simply suppress their innovation.

  2. 忽然想到:

    假如角色、場地掉轉,由一個中國人去「收拾」一家外國企業的殘局,不知結果會如何?
    XD

    說回正題:其實以上四個事件,是否證明中國人的企業領導能力,仍然與外國的水平還差一大截?


  3. once read something like “liar, liar and statistics"

    didn’t you miss mentioning 昂 坪 360?

  4. 有這個消息主導的市場, 只要大多數人相信的話, 就算假消息也會有如真消息一般的威力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