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哲喜歡清晨寫稿,今早天方亮時,一如以往打開電腦,啟動瀏覽器,正想搜集材料,撰寫是日的隨筆。登入首頁,系統竟回應說找不到網頁。後來才知道,由於台灣地震,海底電纜中斷,香港變成了資訊孤島。
回公司路上,思哲暗罵ISP服務不濟。及後抵達辦公室,發覺公司的商業寬頻,情況竟與家裡的一樣不管用,外面的同事叫苦連天。開電視看新聞,才知海底電纜系統受損,而且災區不單只香港,而是全東南亞。思哲馬上致電網絡商朋友,探個究竟,原來是中美海纜系統出了岔子。
這中美海纜系統,橫跨太平洋,接達中美兩國,途經台灣海峽。台灣大地震,鄰近的海光纜系統陸續中斷,影響中國到北美方向互聯網流量,全球19個地區打不通IDD,漫遊亦受影響,北美為全球電子商務重鎮,連線中斷的損失慘重。理論上,網絡商在出事後,可以透過其他後備的海外頻寬,或租用其他國際海外頻寬,以解客戶燃眉之急。
但這次事故,連坐擁最多海外頻寬的電訊盈科,亦不得不舉白旗投降,香港正式宣布成為孤島(餘下與中國的陸上連線),其他海外頻寬較少的網絡商,任憑其網絡控制中心職員扭盡六壬,亦只能落得巧婦難為無米炊。
出事之後,電視台訪問專家,指該段海底電纜要完全修復,大約需要七天,另外根據電盈估計,網絡擠塞要持續好幾天。據思哲朋友告知,某條亞太電纜網絡,不時也發生故障,去年某一次,由於香港登陸點,即大嶼山塘福發生山泥傾瀉,岸上電纜系統遭壓壞,營運商馬上派人搶修,歷時也用了整整一星期。這次出岔子的是中美海纜系統,維修目的地在深海,打從船隊鳴笛出發,到維修工程做好,未知又要多久?
電訊業應有利潤保護?
晚間新聞中,見台灣那邊廂,一片頹垣敗瓦,東南亞其他地區,大概也好不到哪裡。
遠的不談,哪怕是本地網上銀行、證券行的服務,昨天早上一度出現遲緩現象,Bloomberg、Reuters等更不消說。某朋友專做互聯網生意,位於香港伺服器,為存放客戶營運數據的資料庫,本來每分鐘也在運作,由於香港對外連線中斷,長途電話又打不通,不但與客戶失去聯繫,業務更彷彿完全停止。這位朋友昨天告訴思哲,為應付這次危機,他在沒有辦法之下,只好將整個數據庫,複製一份運往美國做Co-locaton。
台灣的地理位置,與日本一樣,眾所周知處於地震帶,何以竟也成為了海底電纜的樞紐?相反香港也是沿海城市,何以沒有自家一條直接通往美國的海底電纜,反而要繞道日本、台灣?首先,若從香港作起點,於世界地圖上畫一條線,直接通往美國,最快的方法當然是橫過太平洋。從這點上看,台灣地理上比香港佔優。另一方面,海底電纜如果發生故障,說不準一定是近岸之處。舉個例,這次中美海纜系統事故,至少有六段海底電纜中斷,離岸最遠一點,是距離台灣陸地2100公里之外的海上。換言之,香港直接連往美國,與台灣出岔子機會一樣大。
反正對於市民而言,互聯網大概等於電力那種必需品。那麼,引用電力市場的例子,引入利潤保證協議,鼓勵電訊設備商投資,建立更多後備海底電纜系統,又行得通嗎?答案可行與否,思哲暫且按下不談,先舉昨天一個實際經驗。
根據網絡商的引述,香港的對外連線,大約在昨天凌晨六時宣告癱瘓,不管思哲於搜尋引擎鍵入keywords、檢查電郵、外國博客網站、新聞網站、即時通訊軟件,統統沒有反應。不過,未到12個小時,當全世界依然停頓,思哲公司電郵還未回復正常,試一試Gmail,發現完全暢通無阻,Google其他服務,除了YouTube,差不多全部回復正常。
答案是,如果海外頻寬是Critical,自然有人投資,試問又何需政府刻意鼓勵呢?
何解台資計劃撤退?
跟友人談及地震的問題,不知何解,竟然說到在大陸的台資頭上。話說友人收到消息,指不少台資在過去幾個月慢慢地將資金由大陸調走,原因是台資相信,在中國入世的蜜月期過後,匯管應該守不了多久,管制撤銷後,人民幣就算不會大跌,單是波幅也會令成本難以控制,迫不得已下惟有盡早部署將資金調出大陸,又或者盡量將資金留在人民幣體系以外。
另一個說法指,人民幣雖然已經有一定升幅,不過始終不及其他高息貨幣吸引。當然,對香港人來說,在聯繫匯率的幻覺下,可能覺得人民幣已經有甚為可觀的升幅;不過,在全球化的角度,人民幣的Dirty Float最大因素仍然是跟美元的關係,美元勢弱,人民幣對全球其他貨幣也積弱。而且資金在大陸現在已經沒有安全的停泊處,原材料市場被管制,樓市也被打壓。台資又不可以買A股,就算可以買也怕04年的歷史重演,隨時來個宏調爆破,資金不調走,難道放在銀行收息嗎?話說回頭,要不是大陸封閉式的制度,又豈會有如此剝削的現象?
當最了解一個市場的資金都要計劃撤離,無論如何都會是Beginning of the End的訊號。若友人所講屬實,大陸市場出現了爆破的先兆。
2006年12月28日刊於《蘋果日報》
Hi 思哲,
I like your blog and I am also running a large ISP in HK, so I am using our US Proxy to access your s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