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Deadline 想升職都難

舊生聚會遇見朋友K,他甫坐下便發起牢騷,埋怨公司在年底迫「交數」,他和過去一樣,幾經辛苦終於有驚無險在Deadline(死線)完成,奈何老闆每次就是半句讚賞也沒有,令他和整Team手足非常無癮,他計劃接過雙糧花紅後另謀高就,著思哲給點意見。

轉工事小,誤解事大。思哲認為K每次都得不到老闆讚賞,似乎與其誤解了Deadline的真正意義有關。事實上,很多打工仔以為在Deadline完成工作,就算盡了責,這其實是大錯特錯。要知道,工作上的Deadline並不是你讀書時的交功課時間,老闆(或上司)給你設定Deadline,不是要你Deadline才交貨,正確點說,是要你在Deadline「之前」完成工作,潛台詞更是愈早愈好。K每次都在Deadline才「交足數」,嚴格來說其實不及格,因為所有老闆都不會喜歡下屬在Deadline一刻才交貨的:

1.說到明是「死線」,你每次都在Deadline才交到貨,老闆經常要為你的能力「提心吊膽」到最後一刻,你認為他會喜歡嗎?

2.要是你和其他同事一樣,「準時」在Deadline完成工作,那你的能力和他們有甚麼分別?

要鶴立雞群,你就必須在Deadline前完成工作,兼且愈早愈好,因為:

3.你愈早完成工作交貨,變相令老闆有更多時間「做嘢」,他只會更欣賞你;

4.你每次都能夠在Deadline前幾日完成工作,代表你做事有效率,是將來委以重任的可造之材;

可能你會問,要是我每次都提早完成工作,老闆會否將我的Deadline時間愈縮愈短?放心,這種想法其實是杞人憂天,明日續談。

從Facebook看Yahoo!窘局

當年Geocities提出一人一網站的概念,曾經引起過一陣熱潮。記得98年它們上市的時候17美元一股被炒上100美元,隨後被Yahoo!以35.8億美元之天價收購,而這間公司的沒落也在這一刻開始。

Yahoo!的第一宗罪,就是偷偷在Geocities的使用守則中加入條款,將網站上的所有內容說成是Yahoo!擁有。思哲相信Yahoo!此舉只不過是公司律師建議的防守性行動,並非存心要佔去用者的資訊產權,可是此舉卻引起了網民的極大反抗。雖然事後Yahoo!也有從善如流,不過接二連三的打擊,加上競爭對手陸續出現,Geocities也成為了歷史的專有名詞了。

若最初Geocities沒有被Yahoo!的官僚思想摧殘,相信Xanga、Blogspot和Wordpress根本難以突圍,就算MySpace等以SocialNetwork概念主打的網站也不易與之競爭,更加不用再推甚麼Yahoo!360。早前傳Yahoo!要以10億美元收購大學生SocialNetwork網站Facebook,確實是道出了無盡淒酸。

不過,Facebook的用戶對Yahoo!的收購也有極大不滿,特別是擔心他們的私隱會因此受威脅。早幾天Facebook的創辦人和投資者Peter Thiel分別公開表示寧願等上市也不會賣給Yahoo!,相信他們除了希望像Geocities創辦人能善價而沽,心底裡對Yahoo!這個正在走下坡的公司有極大的保留。

話說回頭,Yahoo!現在仍然是流量最高的網站,而它們最大的賣點仍然是那個有上百條網站連結的入門網站。不過,毫無針對性的盲目人流,始終說不上有甚麼價值。雖然Yahoo!近期銳意改革,包括收購了網上影片編輯工具Jumpcut,可是仍然看不出他們在運作心態上有何根本的改變。

思哲曾經是Yahoo!多年來的忠實用戶,雖然已經有好一段日子沒有用它的服務,但是也不希望見到這個陪伴互聯網出現的名字像天星碼頭鐘樓般消失。

FTC除褲放屁

鄭小姐出意外那天,不夠十分鐘,網絡上已有重播,不用等TVB。此外,本專欄網誌的訪客,因鄭小姐而來者,時至今日仍佔過半。

這便是互聯網威力,換個角度,全球網民成千上萬,word-of-mouth力量無儔,不少marketers知其威力,只是未懂如何化為己用。兩個月前,思哲寫過PPP(Pay Per Post)這種商業模式,marketers開出要求,博客撰寫endorsement,無疑替互聯網的Word-of-Mouth Marketing,打開了一道缺口。

不過,由於PPP鋒芒太露,FTC(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簡稱)見狀決定要管。成立於1914年的FTC,等於我們的消委會,旨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打擊反競爭商業行為。最近他們宣佈,任何人接受報酬,向他人推廣任何產品,均要申報利益關係,不管你是撰寫網誌,抑或坐車時與人搭訕。

站在消費者立場,多點透明度,當然不是壞事。不過,因為網絡Word-of-Mouth利害,而怕消費者受騙,思哲看來卻有點除褲放屁。首先,FTC未搞清楚buzz與Word-of-Mouth的分別。Buzz可以人為製造,卻不能長久,極其量為一時噪音。Word-of-Mouth是結果,不能人為製造出來,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自然交流。

如果真心相信互聯網,覺得網絡Word-of-Mouth力量無儔,換言之,即使有人想做假,極其量只能製造噪音,但噪音不能長久,最後必被honest的口碑攻破,又有甚麼好擔心?

2006年12月18日刊於《蘋果日報》

後記 – 欣賞林狗的《踎低噴飯》,當中也有不少Word-of-Mouth,一時now TV,一時麥當勞,然而,在全場歡呼的時候,究竟又有邊個,想知林狗與誰有瓜葛。

對「誤解Deadline 想升職都難」的一則回應

  1. 對於尹兄對dealine之見解,小妹實有點保留,尤其文中所帶出的老闆心態/所想,小妹踏足社會雖是短短的數年,其間曾任職於韓國人,意大利人公司,現職於猶太人公司,對於老闆的心態,小妹總算掌握一二。首先,老闆著重的除了時間,他更在意的是質量,當然,兩者兼得(時間越早越好)是最理想的,但當理想的辦不到,在給予的時間內(縱使是最後一秒)能提交高質量的結果,老闆是一定很欣賞的;可能尹兄受篇幅所限,只能提及時間這單方片面的著重。但是,對於尹兄所言,老闆要在員工提交「功課」後「做野」,小妹實在不認同,老闆是不會幫員工「做野」的,當員工接收到老闆的指令/工作,要「做野」的只有員工,老闆要的就是結果,還要是好的結果,老闆亦就坐享這結果,若員工事後還要老闆「做野」的,相信這員工再無必要留在公司,這就是員工和老闆的分別。就小妹所見,尹兄所言的老闆心態,離不開員工的影子。

  2. “你愈早完成工作交貨,變相令老闆有更多時間「做嘢」,他只會更欣賞你;"

    儍啦! 老闆ban番您的機會率仲高過在Deadline前幾日交, 試過有位做design的同事好早就完成工作, 點知俾老闆"插"–原因是話佢交行貨, 無新意(最諷刺的係次次去exhibition, 個同事的design才可幫公司賺錢, 原因是商家認為那位同事的design有新意, 而那同事的design, 當時個同事的design是在Deadline前一兩日才交的); 個同事改o左4次(兼被ban了5次), 最後要在Deadline前幾日所完成的工作, 老闆才收貨。

    “你每次都能夠在Deadline前幾日完成工作,代表你做事有效率,是將來委以重任的可造之材;"

    唔多覺噃, 諷刺的係委以重任的可造之材, 未必係Deadline前幾日完成工作的人, 而係平日拍馬屁, 阿諛奉承的人, 真正做o野的人, 是被那班人利用來做牛做馬的下屬。

    原則兼理論上, 我同意您的看法; 但實情係: 位位老闆唔同, 我只可以講: 各位打工仔請睇您老闆面色做人—-自己執生也。

  3. “你每次都能夠在Deadline前幾日完成工作,代表你做事有效率,是將來委以重任的可造之材;”呢一句話要視乎你老細既性格。

    如果一D 好routine既工作,你早俾佢當然好。(但係佢可能會覺得你好得閑,而唔知道係你OT趕俾佢..)

    如果係一D比較creative 既工作,老細可能會真係ban 多你幾次都唔定(就算唔ban 佢都會追求完美…要你左試右試多一大輪,而最終可能係用翻你原先既design..)

    如果碰着一D要third party 幫你去完成既工作,當然你會重麻煩。因為你要俾一個重短既deadline 俾人。而又要冒住俾老細一改再改既風險。

    你要做既係delight 你老細而唔係spoil佢 。因為當有朝一日”提早完成”唔再係delight 而係必然既時候…咁就會好大劑…(可能你會話,你會做到一個地步,只有你先可以滿足到你老細又另作別論)

    不過做野咁多年,我都認同老細係會欣賞一D做野比較有效率(企理)既員工。但係,呢D對佢嚟講只係基本要求。講到升職,佢會考慮既係,個員工同佢既闗係…(即係平日,你識唔識擦佢鞋,討好佢)。

  4. DL講嘅都有道理,但係咪逢係升職都係靠擦鞋,呢個就好難一竹篙打一船人,我公司個新升正嘅director做野幾掂,同老世關係又唔錯,所以老世升佢都唔會有人唔服,始炵都係睇個人造化。

  5. yahoo 的確是犯過好多錯誤。不過我覺得未必一定死,有好多針對性的內容都做得好吸引,如 yahoo finance, knowledge 等,都吸引著一大班人日日都上,我覺得在同類產品中 yahoo 往往能做得比人好。關鍵在於,他們未必能找到一個有效的廣告方式,高效地把人流換成金錢。我似我用yahoo finance 咁耐,對佢地的廣告一d興趣都冇。

    至於 geocity 的失敗,也可能是大公司的死症:買了回來不知怎用。看 google 買了blogspot 幾年沒有動過,給其他的 blog ISP 創走了不少客仔。

  6. 請各位搞清楚,思哲兄撰文對象是誰,想必是非池中物之材,對工作之心態及併搏自然和一般打工仔不同,所以對老板之要求亦不會低。

    如果結論話上位與否只是睇關係、擦鞋,原因只關乎兩種人: 1. 庸材老板 2. 不切現實的打工仔, 通常都是雙失(失意與失敗)。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