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駿的創業故事

思哲在《案內人隨筆》的網誌寫過,一般投資者買賣股票,盡其量佔人家企業的幾百萬分之一;換言之,炒股票的散戶再成功,可以沾到的成就也是創業者的幾百萬分之一,香港從來也沒有那位億萬富豪,是靠投資炒作起家。

數近年最得意的創業者,非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莫屬,不到30歲的他,與友人成立YouTube至今不到兩年,以價值逾百億港元賣了給Google。(見前文《這是你的100億》)趁股市調整的今天,思哲就寫陳士駿的創業故事。

創辦YouTube之前,陳士駿是軟件工程師,他與一般工程師不同之處,是他任職的都是寫程式的人主導的公司(PayPal和Facebook),更厲害的是,他永遠是公司最早期最關鍵那支團隊的成員之一。

陳士駿26歲時,面臨兩個影響他一生的選擇:一是留在炙手可熱的Facebook享受高薪厚職(Yahoo!現正出價10億美元欲進行收購),二是接受好友Chad Hurley的創業邀請,白手建立自己的公司。當時的陳士駿,剛在三藩市買下一所樓價過高的公寓,又有位同居女朋友,要知道若經濟情況轉壞,樓和女人隨時是負資產。

最近陳的Facebook舊同事Karel Baloun,撰寫了新書《Inside Facebook》。書中紀載了一段作者與陳士駿對話的回憶:「當年我(Karal)嘗試提醒他,要留意樓按利率波動的風險,那有可能會導致他破產。我建議他應該留在Facebook,收取每月穩定的收入,但他卻明顯心不在弦。」對話完結的16個月之後,YouTube便以天價售予Google。

思哲認為Facebook是有前途的公司,但如果當年陳士駿選擇留在安全的港口,便不可能創辦更成功的YouTube。各位讀如果有意念,又有陳士駿一樣的創業精神,不妨參考《Inside Facebook》對創業者的建議:

1. 有了意念,想判斷創業項目的可行性。你是否在解決一些大眾普遍的、經常的煩惱:「某些人每天花30分鐘做,做完又感到很沮喪的事情?」

2. 列出你在放棄讓創業項目前的工作清單

3. 努力執行,也不要想太多,集中注意力把工作清單上項目完成。這點能幫你克服大部分創業初期遇到的困難。

再次,功成之日,告訴思哲,讓我也寫寫你的故事。

2006年11月29日刊於《蘋果日報》

對「陳士駿的創業故事」的一則回應

  1. Thx 網主. 雖然不知你是否那個作者尹思哲, 但好多謝你一路post 上來給我們這些外國的窮學生看.

    初初看案內人隨筆時覺得佢講股票的篇幅太少, 但睇耐了反而覺得學到的比想像中多. 對有意創業的人(好似我咁)真係…點講呢… 有一個剌激思維的作用.

    加油!

  2. 小弟每天都幾乎係第一個返到公司既 early bird, 一早已奉行 Ted Turner 那句 “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 work like hell, and advertise."

    咁多年黎早上最精神既時間都係奉獻左畀公司!

    作為"菌企"既老闆, 實在唔可以奢望自己既員工會好似你所講早"個半鐘"返黎公司搏殺。你所講既應該在MNC 好普遍!

    小弟雖然係"小老闆", 深信自己以身作則盡量唔遲到, 已經收到員工更準時上班既效果。

    其實但求佢地唔好九點三返到公司, 仲要嘆埋個醒神全餐, 洗下隻杯, 上埋網睇am730 或蘋果, 及瀏覽埋十大財經博客(包括尹兄呢個), 到十點幾至同你開工大吉已經阿彌陀佛了。

    至於 OT 既野, 各大forum 及部落格已經談論得太多了…

  3. 引用通告: PK_日記
  4. 尹兄的建議, 不切實際. 大部分仍在香港生存的行業, 如金融業, 你 6:30am 回公司抑或 9:30am 才回公司, 你最終都只能翌日 6:30am 走.

  5. 尹思哲做壞個市。以前仍可留前鬥後,今日我的機構也有人特登返早,但而家仍賴屎唔願走。

  6. 其實返工時間係唔係真係咁大問題?對好多寫字樓工其實如果唔駛對客,員工返到工司都係埋位做自己野。點解要咁準時,除左對"discipline"呢樣野既執著別無用處。 其實唔同工司對員工既要求都可以有好大唔同。大公司因為難平均咁去評估每一位既員工,結果重視員工返工既時間高於辦事既效率。歸跟究底「磨爛蓆」呢個文化竟然又深得客大老闆經理歡迎。打工一族並無選擇。

  7. 我自己是設計行業的.
    對提早上班這概念其實也頗認同.
    奈何,我們這行業的生涯永不是你早返便可早放工,上司每每在臨收工時才掉下緊急的工作己司空見慣.日復日,自己的生活習慣己變成一隻厲鬼.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