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優良傳統」玩死自己

日本豐田(Toyota)近年已超越福特(Ford),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生產商,並極大可能在今年內取代美國通用汽車(GM),稱霸全球汽車市場。

豐田雖然獨佔海外市場的鰲頭,可惜在日本本土卻似乎鬱鬱不得志,一哥寶座被對手本田(Honda)奪去多年。豐田在海外和本土的表現如此差天共地,其實與內部管治模式未能貫徹始終有關。

話說豐田在1981年打算物色代理商進軍美國市場,可惜適逢全球出口市場保護主義抬頭,日本汽車出口受到美國諸多阻撓,豐田為免夜長夢多,索性找當時的通用汽車合作,在美國當地興建廠房,直接聘用美國工人,採用現代化管理,引進控股及認股權等模式。直至1989年,豐田大膽嘗試推出較貴價高檔品牌凌志(Lexus),並配以完善的售後服務,以圖擺脫美國市場對日本車廉價與低質素的印象,經過10年努力,銷量終於遠拋離其他同樣進軍美國的日本對手(本田和日產)。

好景不常,豐田成功穩奪美國市場後,在日本市場的盈利卻大幅下滑。豐田決定推行企業改革,削減員工以提升生產力。參照在美國廠房的成功,豐田著手「局部」引入現代化管理模式到日本本土的廠房,開始減少新聘員工數目、推出肥雞餐鼓勵員工提早退休、嚴格限制加班等等。

可惜,豐田這些半鹹不淡的「局部」現代化管理改革,成效始終有限,每年的營運開支只減少了5%,未能為這個疲累的巨人帶來生氣。諷刺的是,食古不化的豐田管理層竟以違背社會責任和義務為由,死守一些過時的「日本優良傳統」,例如堅持終身聘用制、員工一律不論表現,只按年資集體加薪等,如是此,一輪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部」改革後,公司出奇地「沒有一個人被炒」,依然保留著大批中層企管人員(其實即是冗員)。

背著「日本優良傳統」這個包袱的豐田,更特意設立一個「企業改革小組」(Business Reform Group),安置這樣一大批投閒置散的中層管理人員。豐田管理層為了日本廠房這個道德包袱所付的代價,除了白白浪費公司資源,甚至不惜被美國信貸機構降低評級,這股傻勁實在令思哲無話可說。

不說不知,日本一哥本田的人手規模原來只是豐田的三分一,或許豐田新董事長張富士夫是時候檢討一下這個制度了。

小眾貨品也有價值

知道澤尻繪里香、戶田惠梨香、飛輪海等是誰嗎?通通是此刻人氣指數最高的年輕偶像,主演好些日本台灣的電影電視節目,但若非上網搜尋資料,思哲也不知道。但如果他們跟本地年輕歌手差不多,那知不知也罷。

然而,我們卻不可不承認,進入WEB2.0時代後,愈來愈多小眾趣味抬頭。例如本地年輕歌手,做不成大眾偶像不要緊,只要安守本份做好音樂,隨便唱一首章魚城的《東方之珠》,放到YouTube上,也定能找到知音,即使為數不多。為解釋這個現象,就有去年《Wired》雜誌Chris Anderson提出的長尾理論(LongTail)。

長尾理論若畫在紙上,便是一條長尾曲線(見附圖)。根據傳統的「80/20法則」,八成收入源自兩成貨物,而且受限於貨架空間,不能將全部產品放上架,於是企業盡可能生產那兩成熱門貨物。長尾理論的出現卻打破80/20法則:「只要市場夠大、銷售及存貨成本低、又找到適合的顧客,那麼,另外八成貨物(長尾),銷量也能百川匯流,超越兩成熱賣貨物的收入。」

一些成功的長尾例子,包括有eBay、網上書店Amazon、網上音樂下載iTunes、網上DVD出租Netflix、Google個人廣告等。這些公司經營每日數以萬宗生意,但某些冷門貨可能一個月也沒有一宗交易,不過這條長尾曲線,卻不會與X軸相連,因為長尾世界充滿了希望,「寃豬頭都有盟鼻菩薩」,微薄的收入加起來仍能聚沙成塔。

長尾更重要的意義,在於N個長尾小眾,加起來力量不下於主流。隨著更多的長尾企業出現,消費者選擇多了,被主流文化的影響減少,或有助培育出獨立思維。事實上,大家正在看的這個專欄,不就是報章財經版的「長尾」嗎?

長尾市場一直存在,對企業來說潛藏了龐大的商機,並由WEB2.0揭開了神秘面紗。最近美國舉行一年一度的Web2.0會議,Google第一美女Marissa Mayer也有出席,Mayer以工時長聞名,才幹不下於其他Google明星,十足Google大長今,思哲本想寫長尾港女,奈何被本地博客《追渣沽》捷足先登,還要寫得相當精采,思哲只好在此向各位誠意推薦。

2006年11月15日刊於《蘋果日報》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