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馮富珍上位啟示錄

「餐餐食雞」的陳馮富珍技驚四座,短短三年便由小小的香港衞生署署長,搖身變成掌管全球衞生事務的世衞總幹事,上位速度猶如坐火箭;翻查資料,陳太由加入衞生署當普通科醫生起計,直至升任署長,原來亦不過十六年。陳太在疫潮期間的表現,大家雖然都心中有數,但思哲覺得,她能夠在兩個工作崗位上都能夠極速上位,肯定有其過人之處。

眾所周知,陳太未升任衞生署署長時,已經跟上司(當時的衞生署署長李紹鴻)關係非常融洽,有次,李請大班同事食蟹,陳太更當眾親自拆蟹肉給李吃。思哲不想評論陳太這樣做是否算「擦鞋」,但若然她的工作表現在上司眼中對辦(不對辦的話,她早應被調走了),「擦鞋」又有甚麼問題?

經常聽見很多打工仔抱怨仕途失意,理由通常是「老闆唔睇自己」、「自己唔識得擦鞋」、「自己唔識埋堆」等等,總之好像與自己無關似的。思哲不明白,假如你的仕途如此失意,何不索性轉另一份工算了?若然捨不得轉工,你現在的工作肯定有點值得留戀的元素吧(薪金多數是其一)。

大部份上班族的工作時間,很多時都比和家人或男/女朋友相聚的時間還要多,要是你終日只懂埋怨,但又捨不得轉工,何不索性好好想辦法,打好跟上司的關係,令自己工作開心一點,仕途加薪更加暢順?

事實上,任何英明的老闆都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工作,他都需要一隊合得來的團隊共事,大家有共同理念之餘,彼此關係良好又有默契,當然是絕配。假設兩位員工的辦事能力同樣妥當,老闆都是人,都有感情,偏心跟自己較「夾得埋」的一位,亦是理所當然;至於另一位又怎樣?老闆不會辭去他,但升職就肯定不會是首選。

好了,假如你有能力將工作辦得妥當,何不調節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態度,跟老闆建立一個更好的合作關係?彼此投緣一點「夾一點」,將有助雙方建立默契和合作關係,工作表現只會事半功倍,將來升職加薪更是順理成章。反正與其糾纏於「擦鞋」、「不擦鞋」的議題上,何不為自己的事業作打算,更何況,沒有人要你學陳太一樣,幫上司拆蟹肉?

本地廣告由盛轉衰

香港同志影展2006最近開始,雖然思哲不是同志,卻很留意影展的節目內容,在電影以外的節目中,由於思哲愛看廣告,故此特別喜歡節目《WorldGayCommercial》。

本地廣告創作甚少扯上同志,不過若說本地廣告盛會,源自法國、年中的AdEater卻不得不提。AdEater特別之處是廣告選材並非一味精采廣告,太差太爛的亦會入選。AdEater雖然已過,幸好下周又有另一廣告盛事2006極品廣告片。與AdEater最不同的地方,是毋須廣告迷一次過接受兩三小時的廣告轟炸,可以舒服地分開幾個時段慢慢欣賞。

然而,思哲從不少朋友口中也聽過:「最近幾年香港廣告差了。」這幫朋友既有在4As做Suit(AccountService),亦有身為廣告客戶Marketers。曾幾何時,4As乃年輕人朝思暮想加入的公司,而且黃霑那輩本地出過不少膾炙人口的廣告,黃霑本人更一直被視為廣告界元老級人物。

黃霑離開了,本地廣告業彷彿也由盛轉衰,業界異口同聲歎道香港廣告高峰已過、夕陽西下,為最普遍的論調:

1.廣告客戶過度插手,意見多多
2.廣告客戶短視,對交貨時間要求太高
3.廣告客戶過份保守、出手比從前較低
4.業界多了艇仔(小型公司)加入,素質良莠不齊
5.內地競爭加劇
6.媒體與消費者關係的生態改變

基本上,思哲認為除第六點以外,其他根本關係不大。比如第一點,若身為最終使用者的客戶也不能對廣告創作給予意見,思哲實在想不透,究竟誰還有資格給意見?其實,由於業界艇仔多了,另外許多廣告從業員轉行Marketer,由Suit變客,他們本身有經驗、熟悉廣告公司內部運作,要求自然便高,這亦解釋了第二和第三點。

香港目前還算自由社會,廣告公司其實大可開宗明義,開工前先跟客戶約法三不:不得插手、不能催促、不可壓價,只要有客戶接受。近來由中環搬到數碼港,4As之一的Ogilvy&Mather(O&M)用以上方法最成功。他們有套理論Stewardship,簡單來說,意思是廣告公司是廣告客戶的品牌管家,並非純粹的主客關係,Suit不是客戶與Creative的傳聲筒,不但要有Input,還要主動協助客戶出謀略做QC,為了這個定位,O&M更替Stewardship這字拿了專利。

至於第四和第五點,本身已經出現矛盾,競爭大,自然汱弱留強,艇仔若質素差只會自然淘汰,況且,那個行業不是競爭劇烈?其實近幾年本地的廣告開支並沒有下跌,隨著互聯網廣告興起,不少預算從傳統電視平台轉移到互聯網去。美國那邊廂,已在鼓吹互聯網廣告開支超越平面和電視平台。其實,互聯網對本地廣告其中一個重要影響,在於資訊流通,現在比過去更容易知道廣告公司有否抄襲外國意念。

真正有本事的公司,不會跟客戶對著幹,除非創作人由人變成神,不吃人間煙火,那麼思哲便甘拜下風沒話可說。

2006年11月10日刊於《蘋果日報》

對「陳馮富珍上位啟示錄」的一則回應

  1. The problem of 4A extends further than just the said issues. megalomania may be one important factor : the ability to absorb creativity from new media and proposals has lost. In this business, services have to tie in with the market.

  2. Dear bill fung,
    Agree. In the age of new & interactive media, relationship of media & consumer is completely reformed.
    It’s time to stop talking about blogs, podcasts, vlogs and even Second Life. The Ad & PR industry should start focusing on what these technologies are telling us about how the world is changing.
    However, many of them even do not know what those technologies are. Some of them put too much effort on focusing on the platforms – reading thousands of blogs regularly. Hopefully, they will spend more time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technologies.
    wanszezit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