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的挪亞方舟︰China Large Cap

匯豐突然宣布減息,其他各大中小銀行爭相跟隨,明顯反映了資金氾濫。看來這個牛市還有好一段日子,距離股價的Permanently High Plateau還有好一路程。各位投資者,思哲要借用一位財經評論界前輩的名言︰「有智慧不如趁勢」,來表明我對後市的看法。上星期連自稱「熊證之父」的孫柏文也要打倒昨日的我,說中移動見$80也不算貴,理由是對沖基金將資金停泊在China Large Cap,所以水漲船高,股價升勢要停也停不來。

資金因何氾濫,思哲早在上周的《為甚麼今年股市可以長升長有》已經講過,不贅。現在值得探討的課題是,資金的選擇是甚麼。孫柏文說China Large Cap,思哲舉腳贊成。試想想若我們一直擔心的美國樓市泡沫終於爆破,地球上又有誰可以逃過大難?那自然是業務跟美國完全絕緣的大陸被保護行業,最符合條件的也是今次升市的火車頭,例如中移動和中人壽等名副其實的China Large Cap。

不過,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再熱鬧的股市派對總有完結的一天,所以思哲始終要提醒大家,記緊留意資金流向的改變,特別是以超寬鬆信貸來維持國內政治利益的日本。昨天日本債市出現5個月以來最大的跌幅,有說是投資者預期日本央行將要加息。不過,日圓的匯價仍然偏弱,似乎暫時未有轉勢的跡象,可是一旦見到外匯市場重演今年4月時那種升幅,就最好及早離場,免得上了挪亞方舟卻逃不過擱淺。

萬億外儲表面風光

外匯基金今年首三季已大賺678億,較去年全年還要多,交足功課的任志剛,明顯深諳Under Promise / Over Deliver這個永恒真理,繼續「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不要過份開心,不可視高回報為理所當然,不愧見慣風浪。話說回頭,雖然本港外儲目前有超過1萬億「港元」,但相對祖國的1萬億「美元」,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不過,過多的外儲其實只會造成資源浪費,同時增加政府在匯率管理上的風險。

對於應如何運用中國的巨額外儲,坊間一直眾說紛紜。近日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專家建議,要中國政府好好利用巨額外儲改善落後的醫療、教育和養老金等國內社會福利項目上;今年初美國的凱托研究所也呼籲人民銀行應將資源投放在深化國企改革,正視巨額儲備背後帶來的浪費。

事實上,將外儲投放在政府開支上,絕對不切實際。以中國現行的「奸茅」匯率政策(Dirty Float),人民幣匯率波幅雖然是放寬了,但仍然受到限制。假設政府決定將外儲變成開支(例如資助貧困農村的學校),便須先將央行的美元外儲兌換成人民幣,這些從外儲中撥了出來的美元金額,將成為外匯市場上多餘的美元。央行受國家政策所限,須確保人民幣匯率穩定,結果便要悉數吸納外匯市場上多餘的美元,如是者此筆美元輾轉又流回央行手中,經過一個循環,央行的實質外儲金額其實沒有改變過。

錢花了,成效未必見到。不過央行就要即時悉數吸納市場上多餘的美元外匯,方法只有兩個,一是加印鈔票,二是發行債券。要記住,通脹的定義是︰太多鈔票追逐太少貨物。所以加印鈔票只會令已經白熱的通脹更加嚴重,實在有違國策;發行債券,本來可以吸納過剩資金,不過也意味著可用於正常投資的資金同時減少,當經濟增長被窒礙,一樣會造成通脹,經濟學上這個情況叫做Crowding Out。說到底,外儲只可以用來支持人民幣的匯率,這也是固定匯率政策表面風光的代價。

風險基金的中國投資

老友做打工皇帝十幾年,最近竟跟思哲提起想創業,本身在商界打滾多年、人脈關係不錯的老友,這次想投資內地搞品牌。思哲本想跟他說創業、投資和寫文章也是一樣屬於天生,很難後天勉強。但念及現時港人創業氣氛跟創業板一樣不成氣候,難得有人敢放棄優差幹一番事業,思哲不忍心潑冷水,於是借鏡著名VC Sequoia Capital中國基金的投資,希望從中窺得一點內地投資之道回敬老友。

Sequoia Capital投資的內地公司大致上歸納為三類:

1.中國版Web2.0公司:Sequoia Capital的成名絕技,在內地投資包括交友網站51.com、Zhanzuo。

2.一般科技公司:普通的應用科技公司例如衞星導航電子地圖軟件AutoNavi、點對點軟件Bitcomet及手機電視Maxscend

3.舊經濟公司:絕對不會出現在美國SequoiaCapital的投資項目,例如從事保險、蔬菜甚至彩票業務的公司。

出乎思哲意料之外,時下最熱門的投資項目Web2.0網站並沒有主導SequoiaCapital在內地的資金。但內地創業者憑藉那種照辦煮碗的獨特精神,連百度也擊敗了谷歌和雅虎,而且在內地網民人數還在急速上升,此刻無論Google還是微軟都緊盯住這塊肥肉。其次是在新經濟下生意門檻大開,只要有點子及依仗新技術,蚊型公司如當初的YouTube也可以正面挑戰媒體巨人,雖不想做下一個陳士駿?SequoiaCapital中國合夥人沈南鵬曾說,投資項目有舊經濟業務,反映了在發展中國家賺錢,毋須像美國那邊廂總是飾演顛覆者(disrupter)角色,只要在傳統行業能夠提出新商業模式,如投資中國眾合保險,就是看準其連跨城市連鎖式的經營模式,也足以在地大物博的內地市場創造巨大價值。

然而衡量一盤生意成功與否的標準,不是獲得風險資金垂青,卻是這家公司繼續生存下去的能力。所以創業與投資一樣亦需要長時間保持勤奮、好奇心、嚴格遵守原則並不為市場波幅所動。誰若自問沒有這些條件,還是買中移動等China Large Cap吧。

2006年11月7日刊於《蘋果日報》

對「投資者的挪亞方舟︰China Large Cap」的一則回應

  1. Mr Wan,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 Is 孫柏文 mr a real name? or He is also a group of writers? or he is Mr Fong…

    FM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