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兩股互聯網最強勢力,鳴金宣布第三季戰果。Yahoo!盈利倒退38%,Google卻升近一倍。思哲彷彿聽到那邊廂的TerrySemel正在仰天長嘯:「既生Yahoo!,何生Google?」
縱使業績強勁,但樹大招風,依然有不少看淡Google的聲音。當中,一派主張看淡的邏輯,是Yahoo!今季的盈利倒退,反映整體網上廣告市場,呈現出飽和現象,Google的盈利模式與Yahoo!相近,最終(第四季)的業績必定受影響。
亦有分析員指,Google點擊廣告Adwords的「欺騙點擊」問題嚴重。網上廣告代理聘請時間特多的人,專門不斷點擊廣告,然後公司按點擊量直接付錢。他們估計每十個點擊廣告,就有一個欺騙點擊(Google則表示少於一成)。簡單換算,Google去年估計近5億美元收入,便來自欺騙點擊。
與此同時,佔第三季收入近四成的Adsense,靠個人網站擁有者插入Google廣告,然後與網主Revenue Sharing。最近開始有人成立會員網站,鼓勵會員間互相點擊對方網站廣告,從而增加收入。那些分析員認為,長久下去,廣告商會逐漸對Google廣告失去信心。
思哲認為分析員過份悲觀,一來Google不斷開發其他類型的廣告收入,二來亦有各種機制,防範甚至報告欺騙點擊。真正影響深遠的,反而是Google的企業形象(美國主流一直被批評向中國政府低頭,及不肯阻隔色情資訊),以及跟電訊業巨頭有關網絡中立性(NetNeutrality)的爭論。
思哲認為Google甚麼也不用怕,因為她永遠有秘密武器。若蘋果電腦下一個秘密武器是iPhone,那麼Google便很可能是Searchmash:一個用家能按照自己喜好,給予搜尋結果重新排序的SearchEngine。
如果YouTube是因為2.0,才值129億。現在市值已逾1萬億的Google,晉升到2.0,又應該值多少錢?
2006年10月23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