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短短18個月,YouTube就被Google以16億美金收購,兩位30歲未到的創辦人一夜間變超級富豪。無他,肯食腦。
YouTube內容包羅萬有,營運模式就好像一個有無限條頻道的電視台,能將個別客戶的廣告,針對性放在相關節目旁,以達相得益彰之效。可惜,這種賣廣告賺錢模式仍有其問題,不似得一些專題頻道(例如介紹婚紗、遊戲或寵物等等)般,能清楚對準targetconsumergroup,情況好比觀看婚紗節目的人,多數只會是籌備婚禮的情侶,明顯有優勢吸引做嫁女餅生意的客戶落廣告。
作為綜合性短片網站,YouTube同樣存在這個問題,但同時亦吸引到醒目仔大打主意。思哲最近留意到有一個另類的「鹹片Tube」網站,專供人上載YouTube全線禁止的色情短片或圖片,再讓人免費串流分享(大前提當然只准18歲以上人士登入)。這個網站食腦之處,就是成功針對到YouTube與生俱來的盲點,再藉用YouTube的模式去營運,成功偷天換日,對準市場之餘又與YouTube完全無overlap。
有幾多人會瀏覽色情網站?大家心中有數,這個市場的潛力更不用多講。既然「鹹片Tube」的Target consumer group如此清楚,廣告收益肯定非同小可。YouTube值16億美金,不知這個「鹹片Tube」將來又會值多少?
這是你的100億
先記電郵地址start@sequoiacap.com,因為這隨時是你的人生轉捩點。
大家都在討論Google收購YouTube,為甚麼不去想想,究竟自己有沒有能耐去成為下一個新經濟的posterboy?其實思哲寫這個專欄,最大的一個原動力,就是希望和讀者分享一些真正成功的創業事,為香港死氣沉沉的市場帶點新意。
毫無疑問,投資炒作可以賺點回報,但香港有誰可以靠炒作成為億萬富豪?香港的鉅富,除了少數家山有福之人,其他都是靠創業白手興家。80年代之前,有不少人就是由小本經營,一分一毫地成為鉅富。不過過了80年代,香港人好像就不知道創業為何物。
不是嗎?政府的所謂創新及科技基金,養活的不就是一群連創業也要佔納稅人便宜的公帑寄生蟲嗎?港交所的創業板,最大的一次集資,竟然是縱橫商界幾十年的李嘉誠之旗下企業,這就是香港的創業文化?
一般港人有兩大錯誤觀念︰1.以為只有財雄勢大的人才可以顛覆市場,打破舊有規條;2.以為新興行業沒有政府支持不成事。這是沒出色的想法,也是現今香港可悲之處。
YouTube創辦人30歲不到,也沒有父蔭支持,公司成立至今不過18個月,已經是世上增長最快的網站,價值逾百億港元,誰說創業艱難?誰說創業要財雄勢大的父親支持?誰說沒有政府支持新興行業不成?
創業最重要是概念,要一針見血地找出有哪些需求是市場暫時未能滿足;同樣重要是將概念變成事實的執行能力,如果能有現成的prototype,無論多粗糙都已經是執行能力的憑證。如果你有概念又有能力,更加有心創一番事業,不妨透過剛才提及的電郵聯絡SequoiaCapital。它們曾經在創業階段為AppleComputer、Oracle、Cisco、Yahoo!、Google和YouTube等公司提供資金和建議,對創業的經驗,也絕對比起特區政府豐富得多。
功成之日,告訴思哲,讓我也寫寫你的故事。
互連費魚肉市民
早前孫柏文搬屋,向思哲訴苦,說遲遲未搬進新居,原因竟是寬頻上網未裝好。思哲並不意外,因為互聯網對孫柏文來說乃必需品,僅次於食物和水。思哲反而產生另一個想法,我們還需要家居電話嗎?
講電話乃與人溝通其中一種渠道,但一般人手提電話的用量,已比家居電話為高,孫柏文更索性不裝家居電話,一部手機走天涯。
按照市場供求定律,需求減少,家居電話的收費理應下降,甚至進一步有機會被手提電話淘汰。然而,市場份額最大的電訊盈科,平均月費竟能與手提電話月費相若,企硬$110。難道真如電管局(OFTA)所言,出現了市場失調(MarketFailure)?
答案其實早已公開,都是固網與流動電話互連費(FMIC)惹的禍。甚麼是FMIC?每次手機用戶與固網用戶通電話,流動電話商便要向固網商,按通話分鐘支付互連費,相反固網商卻分毫不用。香港每年互連費逾6億,以全港手提電話用戶800萬人計算,平均每人津貼固網商75元。家居電話不死的另一原因,是OFTA限制家居電話(2、3字頭)和手提電話的號碼(6、9字頭),必須分開使用,即使家居電話號碼再靚,也不能用於手提電話。
雖然取消互連費,那6億也不見得會落回消費者口袋,但思哲還是支持。因為作為消費者,思哲樂於見到營運商以新產品和服務競爭,而不是像現在,以誰懂招呼和應付OFTA來分勝負。互連費一日不取消,固網商也沒誘因推出新技術,以求保障現有的穩定收入。
另一個原因,是互連費加劇了垃圾電話(spamcall)的用量。橫豎打個電話便有錢賺,固網商當然非常願意和鼓勵銷售電話,一旦取消互連費,這類垃圾電話數目肯定大幅下降。
2006年10月11日刊於《蘋果日報》
香港以創意成功都有例子:
http://www.redmagicstyle.com/redmagic/main/index.jsp
以賣兔形figure起家o既RedMagic算係幾成功,
經濟低迷時應運而生,2005再奪創業奇兵大獎,
依家已衡出香港,響日本台灣都有fans啦
另外,附上拙文一則,關於互聯網o既發財事例.
http://hk.myblog.yahoo.com/jw!DSBM1T6GAhYvywZiZc2fTw_u8zU-/article?mid=110&prev=126&next=103
同意, 創業是很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