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買YouTube要請定律師

如果Google收購YouTube最後成真,才27歲和29歲的陳士駿和Chad Hurley,將成為全球「2字頭」的偶像。18個月前,兩人一手成立YouTube,是新媒體時代下又一個成功的Business Model,標誌年輕人要飛黃騰達,再不是靠考取甚麼專業資格,而是要創新、敢嘗試和具備創造力。

不過消息一出,美國隨即有分析員指出,只有瓜才會花125億買YouTube。因為買下YouTube的最大成本,是與成千上萬版權持有人打官司的費用。他們又指,YouTube的營運模式,與前P2P音樂下載網站Napster(已倒閉,被合法下載供應商收購其資產)近似,YouTube若被人告,根據Napster的先例,也是必輸無疑。而且YouTube打輸了,還要馬上移除網站所有侵權內容,會導致用戶和商業價值均大幅減少,最後不排除成為下一個Napster。

思哲認為,分析員不無道理,至少被Google收購以後,YouTube法律訴訟一定比現在更多。以往,不少公司被YouTube侵權,沒有提出訴訟,只是不夠錢請律師;而且更重要是,即使像TVB般財雄勢大的公司,鑑於當時的YouTube,根本沒錢可賠,即使告贏了,也只是花錢花時間,白告。

在Google買下YouTube後,形勢自然不同。一來Google有錢,現金數以百億計,以往不夠錢的公司,現在可能聯手起訴,務求撈一票。另外,Google不同領域財雄勢大的競爭對手,也可能想透過法律層面,來給它一個迎頭痛擊。隨Google不斷的業務擴張,開始有種「Google勢力坐大」、「下一個Microsoft」,甚至「唔想畀Google知我太多」的反Google情緒意識在網上出現。所以無論如何,Google多請律師,也是少不免。

最後,大家當然想知道,YouTube值125億嗎?還是否如分析員所講,不單止不值,最終還會落得倒閉收場?思哲認為,關鍵在於YouTube網站內容當中,侵權內容的比重佔多少。若所有侵權內容一旦拿走,又會有多少用家留下來?
若侵權內容是主流,YouTube當然難逃一死。答案,其實就在YouTube的「Most Viewed」版面,有興趣者不妨去查證一下。

繼續沉醉平錢年代

過去幾年,對沖基金愈見財雄勢大,像上述的巨無霸級併購也愈來愈多,就連美國一般的尋常百姓也來九十年代的港式炒樓。歸根究柢,都是平錢年代的後遺症。

事實上,日本經濟自從90年代初一沉不起,央行開始以日圓氾濫救市的國策,甚至在01年之後變本加厲,實行更近犯本的超寬鬆貨幣政策;而美國聯儲局也在98年及911兩度放水救市,令資金成本愈來愈低。今年初,資金氾濫的程度,甚至連對沖基金也找不到可炒之事物,原材料價格也在連升五年後來個急升,忽然間,通脹的問題又成為了市場焦點,覺悟雖然來得遲,但總好過繼續陶醉於泡沫的麻醉中。

就在這時,日本宣布將要放棄超寬鬆,歐洲也加入了打擊通脹,就連美國都好像寧願刺破巨大的房產泡沫,也不願任由通脹肆虐。可惜好景不常,日本到了今年中,臨近自民黨總裁選舉,政府便跑出來叫日央行不要過早扼殺經濟復蘇,言下之意,就是要再繼續超寬鬆。充斥日圓的市場,又豈能有不升之理?

伯南克8月也出爾反爾,先說加息與否要看數據,後來又不顧核心消費開支數字持續上升而停止加息。華爾街雖然對這些政治市有點無所適從,不過,見利之所在,停止加息也好,暫停加息也好,總之有點理由,股市可以繼續炒上,又何樂而不為?

泡沫一天不爆破,就只會愈吹愈大。事實上,美國國庫債券的孳息曲線已經維持逆向好些日子了,而過去出現逆向孳息曲線,通常結局都是衰退收場,今次可以倖免嗎?而且,伯南克和聯儲局副主席Kohn也公開表示,房產泡沫既未解決,通脹亦似不受控,不過,華爾街當耳邊風,繼續沉緬道指新高,一於今朝有酒今朝醉。似乎通脹醉意還要一盆冷水照頭淋才會清醒,不過,hangover的痛楚,就要捱好一段日子了。

用錢買民族尊嚴?

平錢年代另一個令人感到不安的副產品,就是有錢但俗不可耐的暴發戶,這個現象在大陸就更加嚴重。

思哲昨日翻開報紙,讀了一則令人氣憤的報道。有內地商人蔡銘超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逾億元投得明朝銅釋迦牟尼坐像,對於成功「奪回國寶」,他口口聲聲說「為了民族尊嚴,一定要拿回來」,又說「中國人買回自己東西,金錢不是問題,全國每個人拿出一元,也有十多億。」

正正是內地近年經濟的急速發展,令中國一下子催生了不少這些嘴臉猙獰的暴發戶,以為「有錢大晒」,更天真到覺得用錢可以買回民族尊嚴。

買回這些流落國外的古董,就等如挽回自鴉片戰爭起便開始喪失的民族尊嚴?不要發夢了。打個譬喻,當年你家道中落,被人欺負,家中值錢物品更被掠去一空,事隔多年,你飛黃騰達大富大貴,你竟願花上千倍萬倍的價錢,「買」回那些被搶走的家當,這叫做拿回尊嚴嗎?不要自欺欺人了,這只叫做「戇居」。

沒錯,中國近年的確富起來,不過只限於沿海省分和大城市罷了,試看看內陸一些的貴州、甘肅、寧廈和山西等,有多少人連三餐溫飽也成問題?根據聯合國和世界銀行提出的人均每天消費一美元作為貧困線標準的話,中國13億人口當中,貧困人口已超過二億!

又難怪,如果這位商人知道,有二億同胞仍活於水深火熱的話,斷估也不會說甚麼「金錢不是問題」之類的風涼話吧。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已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珍貴文物,因戰爭或不正當貿易等理由而流失海外,不少現時更存放於大英博物館內。如果真的要討回每一件「民族尊嚴」,敢問中國將要負出一個甚麼數目的代價?
不要忘記,佛家就是要人去除世俗的執念。往佛面貼金已經夠俗了,還拉上甚麼民族大義,那就是俗上加俗。

2006年10月09日刊於《蘋果日報》

對「Google買YouTube要請定律師」的一則回應

  1. 「不要忘記,佛家就是要人去除世俗的執念。往佛面貼金已經夠俗了,還拉上甚麼民族大義,那就是俗上加俗。」這句實在精警!

  2. 你好,我是《星島日報》記者,欲與閣下聯絡,未知可否請閣下回覆電郵,留下你的聯絡方法?

    謝謝。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